法律咨询

尊敬的律师:您们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6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敬请对该规定作一解释,谢谢。   结合高院的这个指导意见,又如何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有关仲裁时效的规定呢,如果劳动侵权当事人一方必须在侵权的当时立刻用语言或文字明确表示意见,需咨询:一是用语言明确表示意见,谁作证?二是如果发生劳动侵权行为,劳动者没有立刻明确表示意见就认定默示,那么仲裁时效期间的规定又是什么意思?   敬请回复,谢谢        

劳动纠纷
2010-05-12 15:58:18
共有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程序
6560
民事诉讼法期间的规定
民法典 769
民事诉讼法期间的规定
定金条款在民法哪一章
民法典 1001
定金条款在民法哪一章
民法中无效合同的情形
民法典 468
民法中无效合同的情形
民事债务纠纷无力偿还多久可以结案
债务追讨 3055
民事诉讼执行期限过了怎么办
债务追讨 2200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590
因欠款纠纷起诉的开庭流程
债务追讨 1440
什么情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 17149
什么情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20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