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特殊人群(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为个人谋利,是国家和集体遭受巨大损失。挪用公款的定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它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挪用公款罪的三种认定情形是什么?什么是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找法网百科专题为您整理。
挪用公款罪适用特殊人群,挪用公款罪就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为了保障司法制度的公正而设立的。那么犯了挪用公款罪是会判刑更轻或是更重呢?犯了挪用公款罪能否减轻刑罚?它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呢?就让找法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的挪用公款罪的资料:挪用公款罪量刑标准《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对挪用公款案量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
很多人听说过挪用公款罪,但却不清楚法律上是如何规定什么是挪用公款罪,也不知道挪用公款罪有哪些特征。其实,这是一种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下面就请跟随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挪用公款罪的法律知识吧。什么是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恃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即行为人未经批准或许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许可或间接明示的默许),...
挪用公款罪是针对于国家机关的的公务人员对本单位财物的非法使用。与挪用公款罪不同的是,职务侵占罪是公司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本单位的财物进行非法的占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为了帮助大家正确区分这两个罪名,下面找法网小编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挪用公款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挪用公款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这两种犯罪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区别:1、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所有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既包括货币形态的资金和有价证券等,也包括实物形态的公司财产,如物资、设备等。2、客观表现不同。挪用资金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有哪些?哪些人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呢?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人员?现在找法网小编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具体的介绍关于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的问题,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挪用公款罪的相关问题。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有哪些人?根据新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九十三条和有关规定,可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是下面几类人员:(一)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它包括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管理机构。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在以上这些机关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务活动的人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国家干部和公务员。它不包括从事劳务性的人员,如国家机关中的门卫、炊事员、清洁工等勤杂人员和部队的战士。(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
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一般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公司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归为自己所有的情况,按照数额的大小对这种犯罪进行刑罚规定。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挪用公款罪的三种情形挪用公款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形:(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人一旦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集资、赌博等非法活动,就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而且其非法活动势必给社会造成其他危害后果,因此以进行非法活动为目的挪用公款,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即构成本罪,不受“数额较大”和“超过3个月未还”的限制。(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营利活动通常指经营、投资、购买股票、炒房地产等可...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那么,挪用公款罪认定标准是什么?找法网小编接下来为您分析。本罪的主体是恃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认定某一挪用公款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本法第93条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范围。如果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之一,该行为人也不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至于国家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