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如何确定申请仲裁执行的期限

2018-07-02 16:26: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因为约定的仲裁事由出现,当事人按约定申请仲裁并拿到了裁决结果,那么便要申请仲裁裁决执行。而 如何确定申请仲裁执行的期限?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带您了解一下。

  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根据不同的申请主体规定了不同的期限,即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

  上述期限,从仲裁裁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裁决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力,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仲裁分为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两个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74条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仲裁时效分为普通仲裁时效和特殊仲裁时效。按照法律规定,普通仲裁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则不予保护。

  特殊仲裁时效是指普通仲裁时效以外的特定仲裁时效。例如: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出口合同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期间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同样,《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中止及中断的规定也应适用于商事仲裁时效和劳动仲裁时效。在仲裁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权利人提出要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的行为可构成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得以重新计算。

  此外,对于劳动仲裁来说,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以上便是申请仲裁执行的期限的确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仲裁调解期限到期后,应该如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 1. **申请执行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在仲裁庭作出的裁决生效后,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 **申请对象**: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被执行人在国外的,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所在国的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裁决的承认及执行;被执行人在中国境内的,国内仲裁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则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执行。 3. **申请程序**:当事人应该向人民法院提交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申请书和有关材料,包括仲裁裁决书(正本)、仲裁裁决书送达证明、仲裁协议书或者有仲裁条款的合同书以及人民法院规定要提交的其它证明文件及材料。被执行人在国外的,按其所在国法院的规定提交材料。 4. **申请期限**: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当事人中有一方是公民的为一年。期限自仲裁裁决书规定履行期或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仲裁裁决书规定分期履行,则依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向外国的法院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期限,按该国的法律规定处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