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劳动法休假规定

2013-05-16 10:33: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休假从汉代起就有,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现在的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劳动法》中的休假规定具体如下: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