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劳动法对年假的规定

2018-07-31 11:56: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年假是劳动者参加工作后取得的一种权利,年假是指一种带薪的休假。劳动者要一个单位工作满一段时间后,就要可以休年假,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遵守年假规定的,那么劳动法对于年假的规定是什么?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劳动法对于年假的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二、年终奖的性质和发放对象

  1、判断“年终奖”的属性是解决案件的关键。一般来说,有的年终奖属于单位在年底对职工的一种奖励或福利,但有的年终奖属于工资的一种。如果属于后者,用人单位不发年终奖就是拖欠工资。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第七条规定:“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一)生产奖;(二)节约奖;(三)劳动竞赛奖;(四)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五)其他奖金。”由以上国家法律条文可见,年终奖是奖金的一种,也是工资的一部分,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

  奖金属于劳动报酬范围,是劳动者工资的组成部分。尽管奖金的发放存在多种形式,如月度奖、季度奖或年终奖等,但奖金发放形式的不同并不能改变这些奖金属于工资这一根本属性。

  2、如何理解“年度奖金的发放范围是发放时在册的全体员工”

  根据部分单位或公司制定的内部《年终奖评审发放办法》,其中规定的“年终奖的发放条件必须是在册员工”,也就是在发放年终奖前离职的员工不能享受。公司之所以这么规定也是抓住了一些员工在年前集中辞职的特点制定的。尽管规定明确,但由于“年终奖金”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劳资双方在发生纠纷时,用人单位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问题的关键在于多数用人单位未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中明确“年终奖”的性质。

  所以,只有约定的“年终奖”不属于工资性质,用人单位规定的“年度奖金的发放范围是发放时在册的全体员工”才有合法存在的基础。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找法网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