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宁波市劳动监察规定

2019-02-17 22: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文号: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40号第一条为了保证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关联法规:第二条对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
发布部门: 宁波市政府 发布文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40号 第一条 为了保证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对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

发布部门: 宁波市政府
发布文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40号


第一条 为了保证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对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以及与之发生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劳动监察,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教育、制止,责令改正,并予以处罚的劳动行政执法行为。
  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安全、矿山安全和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关联法规:

第四条 劳动监察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和坚持劳动行政部门专门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公安、工商、财税、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劳动行政部门做好劳动监察工作。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监察机构检举和控告。

关联法规:

第六条 市、县(市、区)劳动行政部门设立劳动监察机构。
  市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市属单位和部属、省属、部队属以及外地驻宁波市区单位的劳动监察。
  县(市、区)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单位的劳动监察。
  法律、法规、规章对劳动监察管辖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


第七条 劳动监察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劳动监察员。专职劳动监察员是劳动行政部门专门从事劳动监察工作的人员;兼职劳动监察员是劳动行政部门中非专门从事劳动监察工作的人员。
  劳动监察员应从熟悉劳动业务、掌握劳动法律知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能胜任劳动监察工作的人员中选任。

关联法规:

第八条 劳动监察机构行使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正确贯彻执行;
  (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监督检查,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三)对劳动监察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职责。

关联法规:

第九条 劳动监察的内容为:
  (一)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三)用人单位招聘职工的行为;
  (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五)企业遵守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职工工资情况;
  (七)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
  (八)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九)社会保险费给付情况;
  (十)用人单位遵守职工福利规定的情况;
  (十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职业技能开发规定的情况;
  (十二)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及发放证书的情况;
  (十三)承办境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劳动监察采取常规监察、随时抽查和违法案件专项查处等方式。
  对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劳动察机构应当及时介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教育、疏导、做好处理工作。

关联法规:

第十一条 劳动监察人员在履行劳动监察职责时,应有两名以上劳动监察员共同进行,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监察证》。
  劳动监察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进入用人单位了解和检查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查询。必要时,可向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下达《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劳动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以下简称《询问书》、《指令书》),并要求其在收到《询问书》或《指令书》之日起十日内据实向劳动监察机构作出书面答复。
  劳动监察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不得向他人泄露案情及用人单位的有关保密资料,并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和为被检查单位保守商业秘密。

关联法规:

第十二条 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应当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对劳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第十三条 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应当有明确的被举报者的名称、地址及其违法事实。


第十四条 查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登记立案。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经过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需要依法追究的,应当登记立案。
  (二)调查取证。对已立案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十五日内组织调查取证。[page]
  (三)处理。在调查取证后,对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作出前,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听取当事人申辩。
  (四)制作处罚决定书。劳动行政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应当制作处罚决定书。
  (五)送达。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应当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处罚决定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

关联法规:

第十五条 劳动监察员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的劳动违法行为,可以当场处理。当场处理应当填写当场处理决定书,并递交当事人。
  当事人对当场处理有异议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 十四条办理。


第十六条 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根据情节予以处罚:
  (一)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期满继续使用不续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监察机构予以教育,并责令补签劳动合同;拒不改正的,按未签订劳动合同人数每人每月处以50元的罚款;
  (二)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克扣职工工资的,责令补发工资,赔偿职工的经济损失,并可处以克扣工资额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或故意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按日加收应缴额2‰的滞纳金;
  (四)对超出业务范围从事非法劳务中介活动,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责令其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职业培训、鉴定机构违反有关培训考核、鉴定规定,伪造、滥发各种证书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可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关联法规: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监察机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提请司法机关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二)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三)拒绝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就劳动监察机构所提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的;
  (四)劳动监察机构发出《指令书》后未按规定整改的;
  (五)无理阻挠劳动监察机构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监察职权的;
  (六)打击报复举报人和劳动监察人员的。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对责任人员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关联法规:

第十九条 对劳动者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处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关联法规:

第二十条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劳动监察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越权或非公务场合使用劳动监察证件,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违法乱纪的劳动监察人员,应当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任命机关撤销任命,收缴其劳动监察证件,并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罚款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罚款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对劳动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影响原决定的执行。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253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