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加强涉农社区环境整治 改善环境面貌

2012-12-27 00: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环境保护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环境保护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时在大中城市周边、城郊结合部地区普遍出现了环境差、治安乱等现象,成都市也不例外。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引起了各及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成都市面临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时在大中城市周边、城郊结合部地区普遍出现了环境差、治安乱等现象,成都市也不例外。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引起了各及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成都市面临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要工作,都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城郊结合部的诸多问题。年内金牛区委、区政府又明确提出2006年为我区城市管理年。金牛区第十四期青干班沙河源小组针对涉农社区环境问题,围绕加强涉农社区环境整治,改善环境面貌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涉农社区环境管理现状

  近年来,涉农社区环境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落实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措施,努力提高环卫作业质量和管理水平,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为辖区广大群众创造整洁、清静、舒适卫生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然而,由于涉农社区均缺乏市、区街道主财力对环境管理的支撑,再加之城市化起步较晚,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且本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特别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垃圾量急剧增加,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超负荷运转,致使涉农街道环境卫生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环境脏乱差现象仍较为突出,表现形式为市容秩序状况的“乱”和环境卫生善的“脏”。这些与将全区建成文明生态区域目标,与人民群众要求尚存有差距。

  二、涉农社区现行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管理观念滞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对强化城市环境管理认识日趋一致。然而,由于涉农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较多群众刚从农民转为居民,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整体观念认识上,一些人还存在误区,把环境管理看成可有可无或毫不关已的事情,不主动积极配合参与进行相关管理,或是认为反正基础设施就这样差,再怎么管理也赶不上城市社区水平,且后一种思想甚至突出存在于全区部分涉农街道社区干部头脑中。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规划滞后。涉农社区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建设欠帐太多,特别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较其它先进地区严重滞后,再加之“四多”(久征未建地多,农民转居后闲置劳动力多,无固定收入人员比例增多,外来人口众多)现象出现。大量外来人口(外来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数量3倍以上)的涌入,且这些人员结构复杂,层次、素质普遍较低,流动性大和生活习惯不同,普遍对环境意识不高,加之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而管理部门又没有一个系统的外来人口管理手段,使社区内私搭乱建,造假贩假,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给涉农社区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难题。[page]

  3、管理体制滞后。涉农社区环境管理至今延用过去农村的一套管理体系和模式,其管理水平较低,作业标准不上档次,且社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增大管理运行成本,这种管理体制已完全不能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相适应。

  4、经费投入缺口较大,法律保障滞后。一是涉农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收入萎缩。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因拆迁等原因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优势。二是涉农街道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小组收益变化,无力承担公益事业支出。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要求,原有村(组)集体土地收益分成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致使现有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组再也无力来支撑此项工作大量的经费支出。三是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环境卫生管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再加之有关收费管理办法规定中对收费主体、对象及相应权利义务规定缺乏有效法律约束力,使适用收费范围的商家店铺和外来人口对收费工作抵触很大,对一些长期拖欠或拒绝缴纳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的行为缺少有效措施和办法予以处置,致使收费工作进展缓慢,就是已收取的清扫保洁费或垃圾处理费的数目也远远小于用于日常环境卫生工作的经费开支。同时因收费工作困难致使环卫市场化运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但城乡一体化对环卫工作又提出了更高标准,涉农社区和居民小组均感经济压力倍增。

  三、加强涉农街道环境卫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涉农社区环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全社会积极参与是搞好城市环境日常管理的内在动力。因此,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涉农街道要确实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认真抓好抓实,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形式和渠道,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负责人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环境卫生责任意识,树立“大市容、大环境、大卫生观念”和“建设环境、美化环境、服务环境”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地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自觉根据社区实际,加大经费和人员投入,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并做到有检查、有落实,实现“全社会、全行业、全过程”环卫管理要求。同时,要针对外来人口多,居住环境差,环卫基础设施缺,生活习惯差异大的特点,注重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居民制定健康、文明、守法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好出租房户主作用,树新风,改陋习,把保持门前院落整洁,美化居住环境变为自觉行动。要注重加强环卫作业改革重要性,垃圾有偿处理必要性宣传,最大限度地取得居民群众对深化环卫作业体制改革,促进垃圾处理产为一化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page]

  2、统筹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区政府和相关街道及职能部门要按照城乡一体化总体工作安排,做到全区市容环境管理一盘棋,逐年加大对涉农街道市容环卫经费投入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实施垃圾转运方式转变。由区城管局将垃圾转运纳入集中转运,像城区街道一样由公共财政负担此项转运费用。二是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涉农社区管辖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相对薄弱,应由区政府尤其是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等形式多给予经费倾斜,保障必要环卫设施投入。三是由区政府和相关街道办事处将涉农社区辖区内主要干道(含主要村道)统一纳入市场化运作,不仅可以缓解涉农各社区居委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是有了统一作业标准,能充分参与市场化运作,较大提升全区环境整体水平。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动人口管理力度,改善提高城市环境。一是城市建设好坏,标志着城市文明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涉农街道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加快北门片区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特别是“城中村”和涉农社区道路改造及新居工程建设,不断加快涉农地区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暂住人口管理办法。暂住人口为全市、全区建设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市、区政府应统筹安排,针对本区域实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外来人口管理办法,不能单靠突击整治。

  4、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措施。一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与涉农街道条与块之间综合协调配合力度,制定涉农社区主要村道和背街小巷环卫作业标准,并明确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在相关业务部门指导下,涉农街道应积极引导社区探索居民院落和社道环卫保洁方法,促进社区环卫作业市场化、一体化。三是落实有效的收费方式。区政府应向市政府反映建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实施对垃圾处理费和清扫保洁费采取代收代扣、代缴等方法,使垃圾处理费和清扫保洁费能足额收缴到位。要严格财经纪律,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取的各项费用专款专用,真正促进全区涉农社区环境管理工作有新发展。

环境保护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590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环境保护法律师团,我在环境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