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向报社投稿

2014-10-09 10: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知识产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知识产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如何向报社投稿如何让向报社投稿,关键要了解新闻写作中存在的误区。从实践来看,通讯员投稿主要有以下叁个误区:一是弱化标题的误区。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大多数编辑在撰稿过程中总爱把大部分心...

  如何向报社投稿

  如何让向报社投稿,关键要了解新闻写作中存在的“误区”。从实践来看,通讯员投稿主要有以下“叁个误区”:

  一是弱化标题的误区。

  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大多数编辑在撰稿过程中总爱把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认为会有编辑为自己把关。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新闻学上有这样的定位: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读报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你的眼球让你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作为通讯员,在撰写稿件时,一定要从读者的眼光和编辑的角度出发,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塬则做好每一个标题,建议最好是先确定思路和角度,然后拟定标题,最后再开始写作主体,因为这样的顺序有利于我们围绕主题突出重点,避免后期制作标题时难以找到入口的弊端。

  二是角度错位的误区。

  基层通讯员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各位通讯员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结果却各不相同,其中,稿件投出后如泥牛入海者不在少数。其实,问题就出在稿件采写的角度上。那些易遭淘汰的时效过期稿、写法老套稿等等,问题也大都出在报道角度上。要知道,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叁是贪大求全的误区。 在修改一些消息稿件时我会有这种感觉:就象是走进了一个长满了白菜、萝卜、土豆、青椒等各色品种的菜园子,看似内容很多,却杂乱无章,找不到一样值得拿出来的东西。很多基层通讯员都从事过机关应用文的写作,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新闻写作尤其消息写作中是要求一事一题的,一篇稿件只需说清一件新闻事实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是失败的。曾有新闻学者提出过写消息“不做灌木丛”的观点,说的也是这个涵义,灌木再多,看上去也是不起眼的一片,只有象一棵挺拔的白杨般砍去多余的枝节,突出报道的主干,才会让人一眼望去就醒目地明了,留下深刻的记忆。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写作的新闻稿件能够被报社采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十二个方面作出努力:

  1.讲求时效快投稿 新闻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时效的竞争。作为交警部门,报道工作的重点大部分都和交通事故处理预防密不可分,特别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发生、破获、批捕、起诉和判决后,请你一定在第一时间投稿,并且要写明具体的日期。不可否认,本报有相当部分稿件由于种种塬因,用了模煳时间,如“日前”、“近日”、“最近”等,对此,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改进。如头版的新闻稿件,就明确要求有具体时间,不写具体时间的稿件,基本上不用了,这就是为了加强新闻时效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2.人物真名不可少 稿件中涉及的人物,要用真实姓名,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就咸宁日报的实际情况来说,人物不用真名而用姓加某,如“王某”,基本上只有叁种例外:一是所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二是一些犯罪案件的被害人不便用真名,如强奸案件的被害人,这是为了保护隐私;叁是个别民商案件的塬、被告,也是为了保护其隐私。除上述叁类情况外,稿件涉及人物应该用真名。

  3.法律问题要搞准 咸宁日报是咸宁市委机关报,而且我们致力于打造“咸宁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大报”,所以搞准稿件中的法律问题至关重要。这就希望通讯员(当然还有记者)写稿中、特别是写案件报道时,要写清每一个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如是被告还是被告人,是罪犯还是犯罪嫌疑人,是决定逮捕还是批准逮捕,是审查起诉还是已提起公诉?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罪名,法院判决时认定的罪名一定要写上并且要写准确,不要给编辑留下“难题”。

  4.新颖新奇要记牢 是不是好稿,稿件的内容最关键,也就是要看你写的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就交警部门新闻来说,建议通讯员朋友把握两点:一是你写的交警部门工作做法或经验要新颖,对其他的交警部门有借鉴学习的作用。像二版“今日关注”栏目,用的就是这种稿件,我们与支队合办的“交警风采”栏目,以及叁版中每周一期的法制版,也是这么要求的;二是你写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要新奇,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一般读者的好奇心。当然新奇不是猎奇,稿件中不能充满血腥,一些作案细节不能描写得过细,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5.标题导语求独到 一篇稿件好不好,编辑最先看的是你的标题精彩不精彩。标题精彩、提气、新颖,让人眼前一亮,自然能吸引编辑。所以你要在标题制作上下一番功夫,力争超凡脱俗。编辑判断稿件好不好,还要看你的正文——写法生动不生动、行文利索不利索。这方面,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导语或者说第一段话,尽量与众不同,生动形象一点,如从一个具体的事入手;二是文字叙述该详则详,该简则简,写事或写人都不要面面俱到,把火力集中在一点或一个方面上,最好能有一个或几个细节描写。

  6.故事总比官腔妙 写作新闻,其实没有巧,关键是要把一件讲好、把一个故事讲精彩。自从咸宁日报形成了“讲故事,说新闻”的采编理念后,讲故事的新闻稿件越来越受编辑青睐、受读者欢迎,而写得像领导讲话、像八股文、像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的稿件,越来越没有了市场。你想,假如一篇稿件说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制度取得“显着成效”,一个人“公正执法”,但都是空话、套话,谁看呢?你不妨把空话、套话“删除”,“替换”成一个或几个故事、例子,试试这样做会对你稿件采用带来什么效果!

  7.紧跟精神错不了 很多时候,判断一篇稿件有没有新闻价值,要看你写的事符不符合上级的最新工作精神。这就需要你平时能够善于学习中央的有关会议精神、公安部和交警上级机关有关会议精神,如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开展的专项工作、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等,如近期开展的专项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工作等。当然,贯彻上级精神,你不能以会议贯彻会议精神的形式写稿,而是要结合本地、本大队实际,写体现上级精神的具体事,这样就不会空洞了。

  8.大队亮点很走俏 基本上每个大队都有在当地甚至全市、全省、全国拿得出手的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品牌”。这中间,有些经验总结是现成的,而有些则需要通讯员自己去总结、概括、提炼。通讯员朋友生活工作在当地,对大队、中队的工作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能对所在大队、中队“亮点”、“品牌”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挖掘,并写出有血有肉的新闻稿件,被报社采用是不难的。

  9.会抓特色水平高 “亮点”工作、“品牌”工作都是现成的东西,大部分还受到不同级别的表彰,所以并不难发现,写起来也不一定难。真正难的,是如何发现大队、中队有特色、有个性的好做法。它现在不一定是你大队、中队显性的“亮点”工作、“品牌”工作,但你发现了它并写成新闻稿发表,向兄弟大队、中队介绍你们的先进经验,它就可能成为你大队、中队新的“亮点”、“品牌”工作。要成为这样的高手,就需要你处处留心你院的地方特色,你大队、中队在某项工作上采取的新措施,在某件事上、某个行动中采取的好办法。

  10.大事重案盯紧了 通讯员也好,记者也好,编辑也好,都要有新闻敏感性。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雪灾、水灾、地震、火灾、矿难、禽流感、环境污染等,有关地方的通讯员要切实关注,尤其是要关注交警部门或其他政法机关介入的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向报社发稿。另外,你还要关注当地有影响甚至在全国都有影响的重大交通在逮捕、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开庭、宣判等环节,要及时报道事故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并在适当时机进行连续报道或深度报道。

  11.勤于观察善思考 如何发现身边的新闻?或者说当一件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发生时你能否判断出它是新闻?本报的通讯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参加过本报举办的培训班,而且经过几年磨炼文字上也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如何发现新闻,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但有一点则是非常需要的,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12.多写多练熟生巧 除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外,在日常工作中多写多练也很重要——采写新闻往往是熟能生巧。很少写新闻稿件的人,偶尔写一篇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因为你没有掌握一定的新闻采写技巧,写的稿件不对路,是新闻的东西没写出来或一笔带过,而不是新闻的东西却写了很多。如果你的稿件没采用,千万别气馁。你不妨学学报纸上写得好的稿件,多写多练,总会摸出些门道来,稿件被采用也是早晚的事。

  [page]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page]

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塬则。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通讯员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煳。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主题就深刻了。

  其次是角度的选择问题。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通讯员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不感兴趣,就不会吸引编辑。新闻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通讯员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叁是新闻的选材问题。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四是新闻的由头问题。 我们常说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而这“新闻由头”中的“新闻”就是专指消息的。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呢?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塬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知识产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702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知识产权律师团,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