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高度警惕地方债务危机

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目前,很多地方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实际上把当地几代人牵连进去了。

  2月22日,在海南省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梁振功委员直言,2010年海南省政府一般预算收入为271亿元,而截至2010年11月底,全省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增至798.67亿元,政府负债率过高,一些地区融资负债率高达300%,大大高于国际风险警戒线80%—120%的水平。

  事实上,地方政府债台高筑问题并非海南省独有,可以说是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去年6月,国家审计署一项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其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不足。

  地方政府有一些债务应当是正常的事情,但规模过大超过一定限度就另当别论。或许是人们对地方政府巨额债务问题习以为常,即使有关方面提出了风险警告,并要求进行约束,“逐步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但是问题仍在持续,没有一点有所控制的迹象。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其风险以及弊端认识还不够,故而是一种放任态度,着实令人担忧。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地方政府负债情况不但规模大、历史负担重,而且新增债务的速度也很快。目前,很多地方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实际上把当地几代人牵连进去了。政府债务终究是要用地方公共资金来偿还,而公共资金来源于当地居民缴纳的税费,为了还债,政府有可能加重税费,从而加重民生负担。

  地方政府在融资时,主要依靠土地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而这些担保又大多是建立在地价上涨预期基础之上,因此,政府偿债能力对土地升值依赖过大。这也是许多地方在控制房价上态度暧昧的原因。如果一旦地价下跌,政府无力还贷,就会陷入“破产”境地,一干银行也会跟着遭殃,有可能酿成经济危机。地方政府只得推高地价,进而抬升房价,既造成经济畸形,也导致民生艰难,同样也潜伏着危机。

  当前,地方政府能够轻易从银行搞到贷款,说明政府对银行的影响还很大,而银行也乐于投靠政府这棵大树。银行和政府绑在一起,这也是危险的。一旦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波及银行,导致大量呆账坏账,危及实体经济,国家又不能坐视不管(也许地方政府和银行都看准这点),于是新一轮给银行输血或剥离可能由此拉开。我们知道,我们的金融体系的市场化还不完善,国家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如果发生前述情形,就可能功亏一篑。

  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大规模投资,政府主导投资的局势依然显明。政府强势主导投资是有弊端的,一方面,政府投资的效益是不是有保证?特别是借债比较容易,大资金投进去政绩可以立竿见影,其实际效益却令人怀疑;另一方面,可能挤压民间投资,导致民间资本蜂拥于炒房,抑或炒绿豆。地方政府通过大量设立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上的财政权和事权不相匹配,需要完善财税体制,但即便是地方政府有比较充足的自有资金,由政府直接投资也应审慎,权力机关应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约束,确保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举债投资更应如此。 [page]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020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