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论保险市场误导消费的行为

2022-05-23 1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保险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保险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着手,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实际,分析误导消费行为的成因、危害及对策。一、产生误导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一)主观原因1、保险市场经

  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着手,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实际,分析误导消费行为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一、产生误导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内部机制的缺陷、外部压力过大使误导消费行为有了产生的主观动机。一是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导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表现为违规返佣、违规退费等,非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主要表现为误导消费和行政强制投保。二是计划指令性的考核机制迫使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追求个别指标数值、强调短期经营行为。三是保险人对个人代理人的松散型管理方式助长了代理人的误导消费行为。

  2、个人代理人队伍构成复杂、综合素质较低等原因使误导行为找到了依附的客体。一是个人代理人队伍构成复杂。在武汉市保险市场上,寿险业从业人员95%以上都是个人代理人,代理人分布较为分散。二是个人代理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不高。1999年6月,全国仅87万人取得了保险代理资格证书,代理人持证率远未达到100%的标准(注:孙祁祥等。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第1版:140.)。三是代理人追求佣金最大的单一目标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四是保险业的迅猛发展给代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剧了代理人素质与保险市场需求不对称的结构失衡问题。

  3、我国保险代理佣金制度的不完善为误导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目的我国的寿险个人代理人佣金的提取在保险期限内分布极不均匀,首期佣金在佣金总额和首期保费中占比过高,大多占该笔业务全部佣金的80%以上,且在首期保费的占比达到30%-40%,这种“虎头蛇尾”的佣金制度促使个人代理人千方百计地追逐新单保费,而忽视了后期的服务,有的甚至诱哄保户退掉老险种,购买新险种。

  4、保险消费主体保险意识淡薄、保险知识缺乏使误导消费行为有机可乘。国内商业保险发展历程短、发展程度低,社会公众的风险、保险意识相对滞后。据北京未来之路市场研究有限公司1997年度的调查,在被访的居民中,对保险“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分别只有1.7%和18.6%,而44.6%的人还处于“不太了解”状态,另有8.2%的人对保险一无所知(注:该问卷调查在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1),第1版。

  [2] 彭喜锋。保险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8),第1版。

  [3] 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第1版。

  [4] 史纹青。中国商业保险监督管理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第1版。

  [5] 陈朝先,王文英。投保人权益[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6] 刘冬姣。保险中介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2),第1版。

  王柱 纪琼骁

保险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565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保险法律师团,我在保险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