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确权案件不具备立案执行条件

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物权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物权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案情〕案由:继承纠纷申请执行人常某,女,系被继承人刘甲之妻。申请执行人刘乙,女,系被继承人刘某之女。被执行人王某,女,系被继承人刘某之母。判决:常某、

  〔案情〕

  案由:继承纠纷

  申请执行人常某,女,系被继承人刘甲之妻。

  申请执行人刘乙,女,系被继承人刘某之女。

  被执行人王某,女,系被继承人刘某之母。

  判决:

  常某、刘乙和王某继承纠纷一案,某区法院审理查明,刘甲与常某于1998年7月1日登记结婚,2000年7月27日生女儿刘乙。刘甲因意外事故受伤经抢救无效于2004年8月20日死亡。刘甲生前曾于2002年12月6日以本人名义在中国建设银行某分行机关驻地分理处开立A、B、C、D4个存款账户,在每个账户上的存款均为20942.44元。

  某区法院认为,本案所涉及4笔银行存款虽以刘甲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但存款之时处于刘甲与常彩虹婚姻存续期间,其性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中一半应归常某所有,剩余一半为刘某的遗产。对刘甲的遗产分配应按照法定继承原则和顺序,本案常某、刘某和王某均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享有均等的继承权。王某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依法缺席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5条、第6条、第10条、第13条、第25条、第26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0条之规定,判决:(一)以刘甲的名义在中国建设银行某分行机关驻地分理处账号A和B存有的两笔存款本金及利息归申请执行人常某所有;(二)以刘甲的名义在中国建设银行某分行机关驻地分理处账号C和D存有的两笔存款本金及利息由常某、刘乙与王某3人继承,每人各分得1/3份额。

  2005年3月16日,常某和刘乙依据上面的判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要求被执行人王某归还常某存款41884.88元,归还常某和刘乙应继承的遗产各13961.3元,某区法院立案庭于2005年3月17日立案后转执行机构执行。

  在执行中发现,常某、刘乙和王某发生纠纷的原因是王某将上述4笔银行存款挂失,该存款现存在银行,不被王某占有,因此本案虽为遗产继承纠纷,但属确权之诉。

  〔处理意见〕

  因本案未涉及遗产存放或保管之处,王某并不实际占有争议的财产,故对该案的处理有2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不应立案执行。持该种观点的主要理由是,本案不符合立案执行的条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8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是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二是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三是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四是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五是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六是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上述6个条件缺一不可。本案判决无给付内容,也无明确的被执行人,所以不符合立案执行的条件。[page]

  申请执行人常某和刘乙可持法院的判决书及相关的身份证明,到银行领取其应分得的遗产数额。如果该遗产因王某挂失给常某和刘乙造成损失,申请执行人可依该判决书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但不管以上哪种意见,均不属于法院执行的条件;法院应当作出驳回申请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法院可从银行刘甲的账户上强制划拨存款,转给常某和刘乙。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

物权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880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物权法律师团,我在物权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