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取保候审法律依据是什么

2024-05-22 15: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情形。取保期间需遵守多项规定,确保不干扰案件侦查和审判。本文详细解读了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适用情形及需遵守的规定。

  一、取保候审法律依据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形主要包括: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以及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适用取保候审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2.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也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3.对于那些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如果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同样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4.如果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也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法律依据是什么

  三、取保候审需遵守规定

  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取保候审人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6.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7.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8.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9.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干扰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工作,同时保护社会的公共安全。

  了解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后,你对其他刑事法律程序还有疑问吗?在找法网上,你可以找到更多法律问题的答案。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738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