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2024-05-20 10: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诈骗金额,累计超过三千元即应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诈骗罪的界限需考虑欺诈与贷款、代购拖欠货款、集资企业逃避债务等的区别。

  一、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诈骗的金额来确定。

  1.具体来说,当诈骗的金额达到三千元时,才能进行刑事立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三千元并不是指行为人单次诈骗的数额,而是指行为人多次诈骗的累计数额。

  2.只要行为人累计诈骗的数额超过三千元,就达到了立案追诉的标准,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3.诈骗罪的基本构造包括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从而使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因此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二、构成诈骗罪的界限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界限:

  1.欺诈与贷款行为的界限。

  (1)如果借款人因某种原因长期拖欠或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资金和物品,到期后无法偿还,但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浪费没有违约,没有欺诈,真正计划偿还的,仍属于贷款纠纷,不构成欺诈罪。

  (2)这意味着,只有当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时,其行为才可能构成诈骗罪。

  2.诈骗与代购拖欠货款的界限。

  (1)以代理购买稀缺商品的名义,取款后未购买商品,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情况,需要关注行为人的真实目的、关系、原因、代理具体行为、拖欠情节、后果等因素,以正确判断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2)如果行为人明确表示要代人购物,但因某种原因未能购买并挪用资金,但仍计划归还,那么其行为不应以诈骗罪论处。

  (3)如果行为人以代购名义骗取大量财产、挥霍、无意归还、无法归还的,则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企业因亏损逃避债务的界限。

  (1)如果一家企业确实是以集资经营为目的,但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亏损而逃避债务,这仍然属于财产债务纠纷,与诈骗者以集资经营企业的名义逃跑以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2)因此,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时,需要仔细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三、民事欺诈与诈骗罪分辨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犯罪时,关键要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如果行为人在取得财物时有欺诈行为,但并没有非法占有目的,而且确实打算偿还,那么这种行为仍属于民事纠纷,不应认定为诈骗罪。

  2.因此,在区分民事欺诈和诈骗罪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方式、后果等因素,以准确判断行为的性质。

  3.也需要注意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以确保对行为的定性和处理符合法律要求。

  诈骗罪的认定涉及多个方面,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找法网为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快来提问吧!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239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