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有什么区别

2024-05-08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是两者的性质不一样。本文将深入剖析两者的区别,并探讨合同诈骗的主观目的及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段。了解这些,有助于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自身权益。

  一、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有什么区别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在表面上可能看似相似,但实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1.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核心在于行为人意图通过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无偿占有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2.而合同欺诈则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同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合同诈骗的主观目的

  1.合同诈骗的主观目的明确,即行为人意图利用合同的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2.行为人根本不打算履行自己在合同中的义务。

  3.这种行为的性质严重,属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应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有什么区别

  三、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段

  合同欺诈行为虽然多种多样,但常见的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伪造合同:欺诈人通过伪造合同主体、内容等手段,凭空捏造或虚构合同,骗取他人财物。这可以是直接伪造合同套取财物,也可以是通过伪造合同引诱他人签订,进而骗取财物。

  2.货物引诱:欺诈方利用他人对某种紧缺或畅销商品的需求,谎称能提供这些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骗取定金或预付款。

  3.盗用、假冒名义:欺诈方可能盗用、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业务负责人等身份,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件与对方签订合同,或者盗用他人合同纸、介绍信等,冒充该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

  4.虚构主体:欺诈方通过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名称、资金、经营范围等手段,使用不存在的或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骗取财物。

  5.谎称专利技术引诱:欺诈方虚构能带来高额利润的专利技术,以包技术、包设备、包培训等方式引诱对方签订合同,连续骗取转让费、培训费、设备费等。

  需要注意的是,欺诈行为是合同诈骗罪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合同欺诈属于民事欺诈范畴,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是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了解合同诈骗与欺诈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风险。如果你还有关于合同的其他问题,不妨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182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