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典》关于欺诈是如何规定的

2023-12-28 13: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法典》关于欺诈的规定是指一方当事人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形下从而实施一定的行为。本文详细解析了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让我们跟随法律小助手找法网一探究竟。

一、《民法典》关于欺诈是如何规定的

1.《民法典》对欺诈行为的规定是为了维护合同公平性和市场秩序。

2.具体来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和第一百四十九条明确了欺诈行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3.当一方通过欺诈手段影响对方做出违背真实意愿的决定时,受害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这一行为。

4.这一规定显示了法律对于合同真实意愿的尊重和保护,确保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

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合同欺诈的构成有四个必不可少的要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必须有一方故意告知不实事实或隐瞒真相;

2.这种行为必须导致对方产生错误的认识;

3.对方因此作出了与其真实意愿不符的意思表示;

4.欺诈行为本身必须具备不正当性。

5.这四个要件共同构成了欺诈行为的法律框架,反映了法律对欺诈认定的严谨性。

《民法典》关于欺诈是如何规定的

三、欺诈的法律后果及影响

1.《民法典》规定,因欺诈或胁迫而订立的合同,若损害了国家利益,将被认定为无效。这强化了法律对合同真实性的保护。

2.在欺诈行为中,无论是主动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只要满足要件,受害方都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3.如果合同因第三人的欺诈而成立,且双方当事人都知情,那么合同依然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规定确保了在合同关系中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881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民法典148条欺诈是如何规定的,法律要求是什么?
法律分析:1、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2、《刑法》对诈骗罪目的规定的很明确,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来说是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或做出任何劳务,即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