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征地拆迁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2024-06-25 17: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征地拆迁的法律程序是国土资源部门告知农户征地情况,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征地听证,国土资源部门与被征地农户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等。征地拆迁纠纷原因包括征收程序违法等。

  一、征地拆迁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征地拆迁的法律程序是:

  1.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

  3.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4.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征地报件必备件附征地卷一同上报。

  5.公开征地批准事项,经依法批准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征地批准事项。

  6.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批准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时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同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对被征地集体组织内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二、征地拆迁纠纷原因包括哪些

  1.征收程序存在违法现象,征收地块未经有权机关审批即开始征收程序,或是存在不张贴征收公告等不透明行为;

  2.补偿安置的标准不依法制定,未经审批或听证,致使补偿标准明显不合理;

  3.因历史遗留问题致使房屋产权证明缺失,征收部门以此降低补偿或者强拆房屋时有发生;

  4.补偿协议签订不明确或是签订后不依约履行,致使拆迁后续纠纷发生。

征地拆迁

  三、征地拆迁纠纷怎么解决的

  找法网提醒您,征地拆迁纠纷解决的办法:

  1.补偿标准争议,先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2.补偿费用分配纠纷,其性质为民事纠纷,当事人为村委会或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3.征地信息公开纠纷,属于行政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684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拆迁征地的法律程序都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征地拆迁程序如下: 一、用地单位(拆迁人)取得征地以及规划等批准文件,然后经申请由区县建委发布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告; 二、拆迁人拟定、报批、公布拆迁实施方案; 三、拆迁人向区县建委申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四、区县建委审核发证,并发布拆迁公告; 五、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六、如果在公告的搬迁期限内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由区县建委裁决; 七、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届满被拆迁人拒绝搬迁的,属于征地拆迁宅基地上房屋的,由区县建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