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欺诈的立案标准如何界定

2023-11-30 05: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事欺诈的立案标准的界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千至一万元,根据诈骗数额大小划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有行为目的不同。

  一、民事欺诈的立案标准如何界定

  民事欺诈的立案标准的界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如下:

  1.行为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以夸大事实或者虚构部分事实的方法,谋取利益。刑事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目的来骗取他人财物;

  2.民事欺诈行为存在于广泛的民事行为,刑事欺诈则一般不是以民事行为为基础进行民事行为以外的行为;

  3.侵害的对象不同。民事欺诈所侵害的对象是一般民事秩序,刑事诈骗侵害的对象只能是财产所有权;

  4.严重性程度不同。刑事欺诈行为通常要比民事欺诈行为严重很多。民事欺诈只会承担民事上的赔偿等责任。

民事欺诈

  三、民事欺诈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民事欺诈的行为有以下特征:

  1.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

  2.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

  3.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4.目前合同欺诈的突出特点是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积极履行所签合同的部分条款,即通过履行一定的合同义务,从被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821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