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处理发生在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

2023-11-25 19: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处理发生在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方法包括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一、处理发生在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

  劳务派遣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具体如下:

  1.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双方可以在协商的过程中就纠纷的事项、解决方式等进行讨论,达成协议后签订书面协议。协商解决的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能够维护双方关系;

  2.调解解决: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机构申请调解。调解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而且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的过程中,调解员会就争议的事项进行调查,听取双方的意见,提出调解意见,当事人可以根据调解意见达成协议;

  3.仲裁解决: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具有法律效力,而且仲裁结果可以强制执行。仲裁的过程中,仲裁员会就争议的事项进行调查,听取双方的证词和证据,并作出裁决;

  4.诉讼解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程序相对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但法院裁判具有法律效力。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交证据,接受庭审,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

  二、劳务派遣合同纠纷的仲裁时效

  找法网提醒您,劳务人员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发生劳动争议

  三、劳务派遣合同签几年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务派遣单位不能与劳动者约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而应当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844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