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抢夺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2023-11-18 1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抢夺行为的定义是乘他人没有防备的夺取他人财产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的条件包括犯罪的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抢劫罪与抢夺罪包括两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等。

  一、抢夺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认定抢夺罪的要素首先是抢夺的是公私财物,并且数额是比较大的,根据我国刑法相关司法解释标准,一般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即达到“数额较大”了;其次是注意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其中两者最突出的区别是抢夺罪的犯罪客体相对于抢劫罪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只限于公私财物,而抢劫罪还涉及到伤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

  二、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是

  找法网提醒,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如下:

  1.侵害的客体是单一客体,仅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不侵害人身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3.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4.主体年龄必须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抢夺行为

  三、抢劫罪与抢夺罪有何不同

  抢劫罪与抢夺罪有的不同如下:

  1.社会危害性不同。

  抢劫的社会危害性体现在它既侵害了人身权利,又侵害了财产权利,因此抢劫的社会危害性非常大,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之一。抢夺的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侵害财产权利上,对人身权利的侵害相对较小,社会危害性比抢劫小,但也受到国家的严厉打击。

  2.暴力的作用对象不同。

  抢就意味着使用暴力。其中抢劫的暴力行为作用的对象主要在于被害人身上,抢劫者通过暴力打击、威胁或者其他手段作用于被害人身上(包括心理),使得被害人不敢反抗,从而实现对财产的非法占有。而抢夺的暴力行为作用的对象主要在于财物上,抢夺者往往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暴力,在他人来不及抗拒的情况下非法占有财物。

  3.犯罪标准不同。

  抢劫社会危害性大,只要属于抢劫就算犯罪,而抢夺危害性较小,一般要求数额较大才入刑。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532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