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包括哪些要素

2024-06-18 18: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包括的要素有欺诈人具有告知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故意、因欺诈行为致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欺诈具有不正当性以及超过了法律道德或交易习惯的允许限度等。

  一、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包括哪些要素

  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欺诈人有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欺诈的故意;因欺诈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因错误认识而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欺诈具有不正当性,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习惯允许的限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签订的合同存在欺诈行为怎么承担责任

  1.侵权民事责任。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欺诈行为具备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

  2.违法行政责任。合同欺诈行为的干扰使相对人的意思按照欺诈行为人设计的模式运行,相对人表达的意思实际上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为人的意思。

  3.犯罪刑事责任。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和民法典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但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种性质时,行为人承担的就不只是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合同欺诈

  三、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的区别

  1.目的不同。找法网提醒您,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民事欺诈的直接目的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获得经济利益;

  2.手段不同,民事欺诈只有辅助欺骗行为,诈骗有核心欺骗行为。

  3.法律关系不同。民事欺诈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的法律关系,诈骗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不因诈骗行为而形成合同的法律关系;

  4.民事救济的可能性不同,因民事欺诈造成他人经济损失,被欺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诈骗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往往采用隐匿身份,住址等方式致使双方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被害人无法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主张权利;

  5.法律后果不同,诈骗行为应受治安行政法或刑法制裁,民事欺诈受民法调整,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未达数额较大的,应受治安外罚,而通过民事欺诈方式获取财物数额再大,也不可能构成诈骗罪。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693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