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正确执行取保候审程序

2023-11-02 1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正确执行取保候审程序的方法是相关的机关对符合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交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等。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一、如何正确执行取保候审程序

  取保候审的执行方式:

  1.公检法机关依照其管辖范围,对被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

  2.由公安机关对被决定取保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执行;

  3.被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依法提出保证人担保或交纳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二、取保候审期限到底有多长

  找法网提醒,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每个具体案件的期限,则要根据案情的需要,或更短期限即可办结,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程序

  三、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

  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

  1.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

  2.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3.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办理解除手续。

  4.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092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