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案件法律事实有哪些

2023-09-24 01: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事案件法律事实有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指客观原因导致民事法律事件的发生。行为是指当事人作出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从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主要分为有效、无效、效力待定。

  一、民事案件法律事实有哪些

  民事案件法律事实有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1.事件:法律事实的发生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又称为自然事实。例如:雷击将牛劈死,导致所有权关系的消灭。

  2.行为: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民事行为: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条件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称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一定行为时,并没有确立、变更、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有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

  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要件。无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的规定。可撤销或可变更,指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规定。效力待定,指民事行为有效与否,取决于他人追认,经追认后有效。

  生效是指发生法律效力。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

  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经追认后有效。

民事案件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有什么

  找法网提醒,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

  1.私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

  2.合法行为。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表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

  4.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241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