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一般多长时间

2023-05-02 09: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行政诉讼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行政诉讼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行政诉讼一般是六个月,但是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缩短至四十五日左右。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有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须经法庭查证、主要来自行政程序等。

  一、行政诉讼一般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一般是六个月。

  如果法院按照普通程序来审理的,应对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如果按照简易程序来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一审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有:

  1.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行政诉讼全部证明活动的中心。行政诉讼的许多证据制度——尤其是证明责任制度都是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基本出发点规定的。

  2.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须经法庭查证。

  3.行政诉讼证据的来源特定。

  行政诉讼的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且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行政主体应当在充分、全在掌握证据、查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即行政主体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在注重程序与注重实体同等重要的今天,这已是行政法治的内在要求。

行政诉讼

  三、行政诉讼证据有哪些种类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行政诉讼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065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行政诉讼律师团,我在行政诉讼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