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2023-08-22 15: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是指能够依法引起民事后果的客观情况。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等。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就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找法网提醒你,根据《民法》规定,民事法律事实可以与人的意志有关,也才在,只存在于主观之中而不表现于外界的意后括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所谓事件,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又称自然事实。

  所谓行为,指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按行为状态,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此外,的民事法律后果。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1.状况有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

  2.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要件。

  3.无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的规定。

  4.可撤销或可变更,指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规定。

  5.效力待定,指民事行为有效与否,取决于他人追认,经追认后有效。

  生效是指发生法律效力。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

  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经追认后有效。

民事法律事实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443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