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有欺诈行为的后果有哪些

2022-09-23 13: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保险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保险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欺诈行为的后果首先是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撤销该法律行为,其次,如果欺诈行为获得了公私财物数额达到法定标准的,行为人会被处以刑事处罚,根据犯罪情节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

  一、欺诈行为的后果有哪些

  欺诈行为的后果如下:

  1.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欺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欺诈有如下构成要素:

  1.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产生错误认识

  被欺诈人的错误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而是因欺诈人的欺诈所致。找法网提醒,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欲成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有欺诈行为

  三、欺诈和诈骗的区别

  欺诈和诈骗有如下区别:

  1.目的不同

  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民事欺诈的直接目的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获得经济利益。

  2.手段不同

  民事欺诈只有辅助欺骗行为,诈骗有核心欺骗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人实施的欺骗行为是订立合同的辅助手段,可称为辅助欺骗行为,行为人与他人签订、履行合同本身不是欺骗。

  3.法律关系不同

  民事欺诈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法律关系,诈骗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不因诈骗行为而形成合同法律关系。

  4.民事救济的可能性不同

  因民事欺诈造成他人经济损失,被欺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

  5.法律后果不同

  诈骗行为应受治安行政法或刑法制裁,民事欺诈受民法调整。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未达数额较大的,应受治安处罚。

保险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538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保险法律师团,我在保险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