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

2022-09-06 15: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包括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损害导致精神损害,医疗事故中对患者造成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并没有明确的数额标准要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确定

  一、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情形

  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有以下五点:

  1.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2.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权利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如宣扬别人婚恋生活,在新婚夫妻房间安装监视设备,私自拆开他人信件了解他人的秘密等都属于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害。

  3.公民去世后,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人格权利受到非法侵害,使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痛苦的,死者的近亲属也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4.监护权受到侵害引起精神损害,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赔偿精神损害。

  5.特定纪念物品遭受灭失或毁损引起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1.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找法网提醒您,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权人只有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情况下实施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或者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

  2.严重精神损害后果;

  被侵权的自然人遭受了“严重精神损害”,侵权人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如果被侵权的自然人只是遭受了一般程度的精神损害甚或轻微的精神损害,则侵权人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3.精神损害赔偿对无过错责任案件的适用;

  一般而言,无过错责任案件中责任之构成并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6条),故无须查明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造成被侵权人的损害。而精神损害赔偿以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为主观上的构成要件,因此,如果被侵权的自然人在无过错责任案件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则需要对行为人(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进行举证和证明。

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

  三、决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考虑因素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多次就确定精神损害数额的因素作出了规定,这些因素包括: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446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