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哪些

2022-09-12 07: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行政诉讼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行政诉讼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材料、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要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一、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哪些

  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4.证人证言;

  5.受害人的陈述;

  6.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

  7.鉴定、检测结论;

  8.勘验、检查笔录。

  证据的多少与清楚地证明待证事实和诉讼主张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却是形成这种因果关系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如果一个证据能够证明待证事实或者诉讼主张成立,一个证据就是充分的;如果不能,则需要其他证据补强,直到证明待证事实和诉讼主张成立为止。

  二、行政诉讼立案条件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诉讼立案条件有: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所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并提供被告明确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的详细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原告应提供与争议事实有关的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并填写证据清单,注明证据名称、份数、证明对象及提交时间。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案件证据种类

  三、行政案件是否存在诉讼时效问题

  行政案件存在诉讼时效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诉讼时效不同于民事诉讼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起诉的期限不受60日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457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行政诉讼律师团,我在行政诉讼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