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有哪些

2022-10-29 08: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侵权责任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侵权责任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有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和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等。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区别有客体不同、侵害的方式不同和权利主体范围不同。

  一、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有哪些

  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有: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二、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区别有哪些

  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区别有:

  1.客体不同

  隐私与名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名誉,一般说来是指社会对民事主体的品德、才能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名誉的含义除了通常所讲的社会综合评价(即外部名誉)这层含义外,还应包括民事主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以及其他素质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即内部名誉,也可称之为名誉。如对自然人而言,包括他的素质、能力、品行、信用等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2.侵害的方式不同

  隐私权的侵害通常表现为将个人隐私事实由秘密变为公开,而名誉权的侵害则基于原来不存在的事实或者受到任意夸张的事实。

  3.权利主体范围不同

  法人等其他民事主体可以享有名誉权,但隐私权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

隐私权与名誉权

  三、隐私权属不属于人格权

  隐私权属于人格权

  找法网提醒,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它不仅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具体权利,还包括人格尊严等一般权利。身份权是指基于特定身份关系而产生的由该民事主体专属享有的、为维护特定身份关系所必须的权利。它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等具体权利。

侵权责任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015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侵权责任法律师团,我在侵权责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