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人误工费协议怎么写

2022-04-21 08: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如果双方之间有关于误工费的赔偿,相信在此次事故当中肯定是不止有误工费的这一种赔偿项目。那么,误工费的协议书应该怎么写?以下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工人误工费协议怎么写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工人误工费协议怎么写

  核心内容:本工伤事故赔偿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双方当事人应以此为断,全面切实履行合同,不得再以任何理由纠缠。乙方今后身体或精神出现任何问题均与甲方无关。

  甲方: 性别: 出生年月: 年 月 日身份证码: 家庭住址: 电话:

  乙方: 公司住所地: 法人代表:

  鉴于甲方于 年 月 日在石家庄工地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受伤一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及石家庄地方法规等有关规定,双方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属于工伤及其处理结果均已清楚的了解。为解决甲方工伤事宜,甲、乙双方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达成协议如下:

  (一)赔偿金额:

  1、甲、乙双方一致确认,乙方于2016年6月1日前已支付甲方两次住院医药费共计人民币¥ 元,乙方还已支付甲方停职留薪期工资、经济补偿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等部分赔偿款¥ 元。

  2、在本协议第一条确认金额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同意:乙方再一次性支付甲方各项赔偿金(包括但不限于解除劳动关系之经济补偿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工资、伙食补助、医疗费、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工伤复发医疗费、后续医药费、医疗器具费等相关费用)共计人民币 元整。 甲方自愿放弃其他请求,双方从此无涉。

  (二)付款期限:

  本协议第一条第2项确认的款项,在本协议签定之日即付人民币 2016年8月31日前付人民币 余款人民币 于2008年12月31日前付清。乙方可以通过银行汇款方式支付上述款项,甲方的银行账户为: .

  (三)甲、乙双方一致同意: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双方劳动关系解除。

  (四)自协议签订之日起,乙方自愿放弃赔偿差额权利;

  (五)甲方自愿放弃基于双方劳动关系发生及解除所产生的各项权利;

  (六)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再无任何纠葛,甲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追究乙方任何责任。甲方自愿放弃就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后所享有的仲裁、诉讼的权利。

  (七)违约责任

  1、乙方迟延付款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一次性支付余款,并有权要求乙方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两倍支付利息。

  2、因任何一方违约而导致诉讼、仲裁或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向对方支付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调查取证费、交通、通讯费、误工费(每天50元)、公证费、律师费。

  (八)以上条款双方均自愿遵守。

  (九)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负责人)签字: 日期:

  乙方签字: 日期:

  由此可见,误工费协议是为了约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更是弥补了员工因误工产生的经济损失,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书写协议书时一定要对赔偿金额与付款时限进行约定,另外员工还应该注意保留误工证明、误工时间鉴定、医院医嘱等相关材料。

工人误工费

  二、工程误工费的标准是多少

  工程误工费的标准是: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三、误工费的计算是什么

  误工费的计算标准是针对受害人的不同情况来计算的。具体如下: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工人误工费协议怎么写的相关知识,如果劳动者在非工作期间受到了伤害事件后,不仅会造成劳动者无法继续工作,同时也会给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所以受伤者是有权利向事故责任方索要误工费赔偿的,一般情况下误工费的金额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来决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259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