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定监护人需要公证吗?

2023-07-24 21: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监护人一般为未成年子女的父母,若监护人无力履行监护人的职责的,是可以更换监护人的。未成年子女犯错,其监护人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所以监护人除了需要注意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外,还需要给予正确的观念指引。关于法定监护人需要公证吗?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法定监护人需要公证吗?

  法定监护人一般不需要进行公证。因为法定监护人由法律强制规定,可以依据法律确认。例如未成年人的父母为其法定监护人,若其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人为法定监护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监护人为其配偶,若其配偶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其父母、子女等人为法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三)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四)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在当代的社会,精神病人必须要有相关的监护者,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果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已经丧失了监护的能力,那么完全是可以要求法院撤销其监护权,并且变更其他人员为监护人。

  三、法定监护人证明哪里开

  (一)若被监护人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监护人证明应该到该未成年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开。

  (二)若被监护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证明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开具。

  以上是找法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定监护人需要公证吗的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综上所述,法定监护人一般是不需要公证的,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一般为父母,在无力履行监护人的职责的时候才会变更监护人的。如果您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26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