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轻微肇事逃逸可以不行政拘留吗?

2022-04-13 16: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有些司机胆小怕事,在夜间开车将人撞伤,导致轻微交通事故发生后,出于侥幸心理,可能会逃逸。那么轻微肇事逃逸可以不行政拘留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轻微肇事逃逸可以不行政拘留吗?

  肇事逃逸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要接受公安机关的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如果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处罚。是否拘留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节和后果确定 。

  虽然有逃逸行为,但是根据案情还不够交通肇事罪,不用刑事拘留。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这是行政拘留,是可以拘留,并不是一定会被拘留。

  行政拘留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常见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

轻微肇事逃逸拘留

  二、拘留分为哪几种

  我国拘留分为三大种类,即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治安拘留)。

  (一)行政拘留是指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治安拘留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由公安机关决定,在行政拘留所执行;对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

  (二)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依据《刑事诉讼法》审理,若审理后被无罪释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刑事拘留不是处罚或者制裁。刑事拘留最长时限为37天(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日。检察院必须在7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三)司法拘留一种是指在民事、行政诉讼或法院执行过程中,对妨害诉讼活动(如:作伪证、冲击法庭、妨害证人作证、隐匿转移被查封、扣押的财产、阻碍法院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逃避执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决定,属于强制措施,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或《行政诉讼法》,最高期限为十五日,由法院将被拘留人交公安机关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请复议,拘留期内,由法院决定提前解释或期满释放。

  三、轻微肇事逃逸会被拘留吗

  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轻微肇事其他惩罚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1、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2、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4、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5、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6、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7、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8、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二)行为人有下面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1、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2、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轻微肇事逃逸可以不行政拘留吗?的相关知识,也不是一定拘留,如果肇事方主动投案,并积极进行民事赔偿,取得受害人家属的谅解后,交警可以免于刑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266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