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财产保全之担保方式

2022-10-27 07: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担保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担保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诉讼过程中,财产保全是经常听见的事情,这也涉及很多值得大家关注的法律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其含义。财产保全之担保方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财产保全之担保方式

  (一)申请人提供物的担保或现金担保;

  (二)第三人提供信用担保、物的担保或现金担保;

  (三)专业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和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财产保全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按照法律规定,诉前财产保全,是必须要提供担保的;而诉讼中财产保全,可以提供担保,也可以不提供担保。但司法实践中,在各个法院,无论诉前财产保全还是诉讼中财产保全,法官都会让当事人提供相应担保。

  具体采取哪种方式作为担保,目前各个法院并无统一的做法,有的法院只需提供与申请保全的房屋价值相当的房屋作为担保即可,即物的担保;有的法院除了提供房屋,还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金;也有些法院只要求提供担保金,不需要提供担保房屋。

财产保全担保方式

  二、财产保全担保金额是多少

  财产保全担保就是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担保,如果因保全错误为被申请人或案外人造成损失,申请人或担保人应予赔偿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相应的把财产保全担保分为诉前保全担保和诉讼保全担保。

  根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三百八十九条的规定,担保范围首先由当事人约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全部债务。而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的范围则由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无权事先作出约定。对申请人来说,担保的范围应包括申请错误可能给被申请人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被申请人须担保申请人在未来生效判决中可能确定的全部债权能得以实现。与担保范围有着密切关联的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数额。由于在保全过程中,有关的财产通常情况下不是申请人控制的,因此即使申请错误导致被申请人的损失,该损失不可能大到被保全财产的数额的程度,因此担保的数额达到足以赔偿保全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程度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财产保全担保金额与财产保全的金额要相当。具体的数额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才能确定。

  三、诉前财产保全的方式有哪些

  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财产保全之担保方式问题的详细解答,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是诉讼前的话,法院是一定会提供担保,在诉讼后的话法院可提供也可以不提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如果对于提出担保的话,并且法院接受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决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网站专业的律师。

担保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874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担保法律师团,我在担保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