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家暴净身出户吗

2022-04-07 07: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妇幼保护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夫妻生活期间双方难免会因为一些琐事而争吵,但双方都不会动手。若一方经常实施暴力殴打对方则会造成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可以提出离婚的,难免家暴净身出户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帮助的。

  一、家暴净身出户吗

  在婚姻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摩擦,更有极端的人会选择使用家庭暴力,使被家暴者苦不堪言,如果婚姻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不得已而离婚了,那么作为家暴,有过错的一方是否可以净身出户呢?净身出户,是指在婚姻双方决定离婚时,婚姻的一方要求另一方退出婚姻时不得到任何共同财产。通俗化的说就是离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放弃一切钱财,只带自己的身体走。经常性实施家庭暴力,有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而导致的离婚,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施暴者作为明显过错方,长期对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无过错方可以要求得到该得的后续治疗费、补偿费以及精神损失费等各项相关合理费用,在财产分配时实现对方(过错方)少分甚至不分的判决。但是在进行财产分配时,如果仅仅是家暴或者是出轨,就要求对方净身出户,这个是很难得到法院支持的。当然如果一方家暴,按照《民法典》上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有证据证明的,也可以要求出轨一方赔偿。

家暴净身出户

  二、因为家暴离婚孩子怎么判

  因为家暴离婚的,子女抚养权应当由利于子女成长的一方获得,倘若受害人一方以家暴为理由与施暴者起诉离婚,根据我国《民法典》,法院应当作为夫妻之间感情确已破裂的依据,判决或调解离婚。但是关于小孩的抚养,主要以不改变小孩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为判别准则

  八岁以上的孩子,应当争取孩子的意见;2岁以内尚在哺乳期,原则上归母亲养育,除非母亲不愿意;2岁到8岁之间便是以哪一方更利于孩子成长为标准的。

  在我国,根据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立主要有以下原则:

  (一)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二)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三)哺乳期后的子女,以双方协商优先,不能达成协议时,以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为补充为原则;

  (四)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以适当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意见为原则。

  没有扶养孩子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未抚养孩子一方收入的20-30%。抚养费包括生活费 、教育费、医疗费等。具体抚养费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及孩子可能的实际生活花费来确定。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三、家暴净身出户规定是什么

  我国《民法典》规定,净身出户就是离婚后放弃一切钱财,只带自己的身体走。这样的协议一般在婚前就已经签订,表面看来是对爱情和权益的双重保障,出轨一方承担责任,另一方则得到金钱作为补偿。

  夫妻双方可以约定结婚以前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属,例如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法院认为一般夫妻之间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该协议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符合我国法律中夫妻应相互忠实的精神,亦有助于社会公德,该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家暴净身出户吗的相关内容。在进行离婚财产分配的时候没有要求说有过错方要净身出户,但是受害方可以要求暴力实施方进行离婚赔偿,赔偿金额也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同时家庭暴力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068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妇幼保护法律师团,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