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私募基金募集期限

2022-04-28 07: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基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基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就现在而言,相信提到私募基金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私募基金作为一种募集资金的方式,因其收益高等特点,而吸引众多人进行投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私募基金是有一定的募集期的,那私募基金募集期限?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私募基金募集期限

  从私募基金募集资金到进行投资的过程来看,经历了三个期间:募集期、封闭期和正常申购赎回期,在这三个期间内投资者买卖基金份额的情况各不相同。(一)是私募基金募集期,私募基金的募集期一般是1-3个月,在此期间内私募投顾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者在这个阶段只能买入,而不能卖出基金份额,买入的价格是份额净值(1元)。(二)募集期结束,就进入封闭期了,私募基金的封闭期一般是6个月到一年,这时,基金合同已经生效。但在封闭期中,基金不接受投资者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的请求,这段时间内投资者既不能买入也不能卖出基金份额。(三)封闭期结束,基金可以同时接受申购与赎回,这就进入了正常申购赎回期,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的份额净值进行基金的申购和赎回。而私募基金的申购与赎回时间则是完全由私募公司决定的,具体的还需要咨询对应的私募公司。另外,私募基金募集完毕之后,是可以继续申购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该基金的开放日期进行申购。

私募基金募集

  二、私募基金募集的方式

  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

  在美国,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基金等公募基金,一般通过公开媒体做广告来招徕客户,而按有关规定,私募基金则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宣传,其参加者主要通过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基金管理者的形式加入。在募集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

  如在美国,对冲基金对参与者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若以个人名义参加,最近两年个人年收入至少在20万美元以上;若以家庭名义参加,家庭近两年的收入至少在30万美元以上;若以机构名义参加,其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而且对参与人数也有相应的限制。因此,私募基金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投资目标,它更像为中产阶级投资者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

  三、私募基金募集办法所规定的募集过程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公开宣传机构品牌

  《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虽然私募不可以公开宣传产品和业绩,但是私募公司实际上是可以做好自己的品牌和形象的塑造,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文化,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要注意宣传的途径和范围、方法。

  第二步:特定对象确定

  私募行业一直强调要向特定对象宣传,但是什么才是特定对象呢,其实一直比较难界定,这次《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给出了答案,就是要经过特定对象确认的程序,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去评估是否符合要求,所以现在很多网站都设置了评估程序页面,并要求投资者承诺,但一些微信朋友圈则比较难以进行,协会也接到了不少投诉。还有评估结果有效期只有3年,3年后要重新评估。

  第三步: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什么叫做投资者适当性,就是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匹配他们的风险偏好度,这次《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做了明确规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投资者的具体情况,也会对私募产品进行风险评级,让投资者买得放心。另外,在线评级一直比较难做,协会这次也规定了具体流程。

  第四步:基金推介

  《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这次对私募产品具体销售宣传的过程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因为这块以往问题较多,不少营销人士都很厉害,客户容易被误导。办法规定了推介具体内容有15条,基金君看下来就是要给客户一个详细的、清晰的了解,避免客户还没搞清楚产品具体情况就被忽悠了,像之前关注较多的费率等问题也要清晰揭示。

  还有以往销售都爱夸大宣传、饥饿营销、担保收益、自卖自夸等12种行为,现在都是命令禁止的,什么高收益、业绩最佳等让投资者沸腾的词语,都要小心。还有9种媒体不能推介,包括微信朋友圈等。

  第五步:投资风险揭示

  《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还特意强调要向投资者揭示私募产品的高风险性,有些客户都以为私募做投资厉害,却不知道其中的风险更大,这些风险包括私募产品本身的不规范,没有托管、没有登记等,还有就是投资中的风险,另外权益纠纷也要提前确立,避免出现之前比如“业绩门”之类的事情。这些客户都要逐条来签字。

  第六步:合格投资者确认

  在销售过程中,为了卖产品,有些销售机构想尽各种办法,比如拆分产品、包装成互联网金融产品等,但所卖对象根本承受不了风险。这次《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私募产品必须卖给客户本人、承诺是本人购买,客户要提供资产证明文件,不是有100万就可以了,还要有金融资产、风险承受能力等要求。

  第七步:签署基金合同

  《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到了签署基金合同这一步时,销售机构必须要做好揭示产品风险、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等,还要履行投资者冷静期和确认回访等程序,保证是合格投资者,才能最终确认签字、打款。

  第八步:投资冷静期

  《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这次特意规定,投资是要有至少24小时的冷静期,避免一时冲动、考虑不周就做出投资决策,毕竟不是小钱。冷静期内销售机构不能再去影响客户情绪,催促他们。但股权、创投私募则可以按照24小时冷静期去做,也可以自行约定,基金君对这里有点不太明白。

  第九步:回访确认

  《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提出“回访制度”,但目前不会强制,因为很多私募反映比较难做,非销售人员人手不够、客户太多。在回访过程中,基金君发现,协会对具体内容做了8条阐述,需要客户逐一确认,都是比较核心的信息,这就是一个再确认的过程,如果客户没有搞清楚,是可以解除合同、退款的,最大限度保证投资者权益。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私募基金募集期限的相关知识。私募基金是以大众传播以外的手段招募,发起人集合非公众性多元主体的资金设立投资基金,进行证券投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基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155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基金法律师团,我在基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