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管辖权相关法律规定

2023-07-15 23: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任何刑事案件或者是民事案件都有着其管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管辖权,就有可能使案件乱套,没有规律可循,接下来和找法网小编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民事诉讼管辖权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希望对你的问题能够有所帮助。

  一、民事诉讼管辖权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案件管辖权的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管辖权

  二、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管辖权就是各个法院根据管辖制度的规定,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与仲裁管辖不同,民事诉讼中的管辖不是来源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而来源于法律规定的管辖制度。管辖制度是诉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妥善解决管辖问题,不但能正确地确定每个法院审判权的行使,防止互相推委或者互相争夺管辖权,避免当事人投诉无门;而且在涉外民事纠纷案件中依法维护我国的管辖权,也体现了国家主权原则。

  我国民诉法是依据下列原则来确定管辖的: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执行裁判;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保证各级人民法院工作负担的均衡;确定管辖应具体明确;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根据上述原则,民诉法规定了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属管辖、指定管辖和移送管辖等制度。

  三、民事诉讼管辖权有几种类型

  (一)法定管辖

  1、级别管辖

  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地域管辖

  是指按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所划分的管辖。

  种类:

  (1)一般地域管辖

  是指按照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的隶属关系所确定的管辖。 原则:原告就被告原则

  (2) 特殊地域管辖:3个合同纠纷,3个侵权,3个海事纠纷,一个票据纠纷

  是指以诉讼标的所在地、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及被告住所地为标准确定的关系。

  (3)专属管辖

  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点案件必须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他人民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准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

  3、协议管辖

  又称约定管辖或合意管辖,是指当事人就第一审民事案件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之后,达成协议确定管辖的法院。

  (1) 国内协议管辖;

  (2) 涉外协议管辖;

  (二)裁定管辖

  定义: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确定案件的管辖。

  1、移送管辖

  是指已经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因发现本法院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

  而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2、指定管辖

  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指定其辖区的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具体案件行使管辖权。

  3、管辖权的转移

  是指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把某个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转给上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上级人民法院移转给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通过学习了找法网小编带来的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民事诉讼管辖权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一些,对于民事案件的管辖权,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只有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案件的审理。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837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