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2022-03-15 13: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危险物质一般是指炸药毒药以及放射性原料,或者说传染病病原体等,这都是属于危险物质的范畴,但有的人喜欢铤而走险,非法买卖危险物质,那么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虽然本罪没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的规定,但是,并非一经实施了非法买卖、运输、储存核材料的行为,就无例外地构成犯罪,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的行为,不宜按犯罪论处。

  《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情节严重,是指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数量较多的;多次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屡教不改的;既买卖又运输核材料的;非法买卖、运输的核材料被他人利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出于实施其他犯罪的目的,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的,等等。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需要向大家明确的是,我们国家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只要实施了这些储存的行为,就已经构成了犯罪,并不需要具有严重的情节。

储存危险物质罪

  二、非法经营危险品怎么定罪

  按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未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或者未依法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的,分别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化工企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顿。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的相关解释

  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指在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同意,私自存储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危险物质,包括枪支、爆炸类物品、或传染性病毒等。

  法律规定,在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同意下,任何人或者任何单位,企业不可以在违法法律的条件下储存相关危险的物质。危险性的物质通常是指枪支,一些爆炸类的物品,更或者是一些传染性的病毒,总而言之,这些物质能够威胁到生命,危害社会的公共安全。一般来说,一旦有以上情况出现的,当事人应该判3年~10年的有期徒刑。但如果有情况十分严重的,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更有甚者,直接判决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当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倘若有人或者有单位在违反法律的条件下有储存原粉,原液,原药制剂超过了50g,亦或者是其相关饵料超过了2kg的行为;以及在这些行为过程中有损害到他人的性命,对其造成重伤或者死亡的,亦或者使该单位在经济上损失的金额超过10万元的。以上两种情况,法律规定一般判处3年~10年的有期徒刑。另外,倘若当事人或者相关单位有储存的原粉,原液,原药制剂超过了500g的,以及饵料超过了20kg的,并且在储存危险性物质的过程中有使超过3个人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亦或者使该单位在经济上损失的金额有超过20万元的,法律规定判决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除此之外,一些具有查处以上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若有以上行为的,继而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相应单位的合法权益或者是国家的公共安全,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行为国家就按照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进行判决。

  从轻的角度来讲,倘若当事人或者有关单位有以上行为,但对社会公共安全没有严重危害的,并且在相关部门的重新教育下,当事人或者某单位有自我悔过并且改过的行为的,可以从轻发落。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的相关知识,危险物质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如果有处理不当的,很容易造成人的死亡。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791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