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

2023-07-11 17: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不管是民事审判还是刑事审判搜会有一定的审判程序,因为法律是严谨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法院作为法律的使用者在适用法律审判的时候一定是严谨的,所以了解庭审的的具体程序很重要。那么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找法网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及其相关问题。

  一、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

  (一)起诉和受理。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包括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受理两方面的诉讼行为的结合。(二)审理前的准备。审判人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审理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弄清双方当事人的请求与答辩,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诉讼,以及其他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案件的工作。(三)开庭审理。即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开庭审理又可分为:1、准备阶段。由法庭查明和解决案件能否进行实体审理的问题。2、法庭调查。即在法庭上审查各种证据,对案情进行直接、全面调查。3、法庭辩论。4、调解或判决。法庭在审理和辩论的基础上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审理即告终结;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依次判决。(四)宣判。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到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民事诉讼庭审

  二、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一)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二)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三)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六)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

  三、民事诉讼开庭后多久下判决书?

  民事案件开庭之后一般是两个月内会出判决书,案件争议大或者影响大的,出判决的时间就会晚一些,当事人可以给法官打电话询问案件进展,传票上有法官联系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的相关内容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及其相关问题,民事诉讼庭审一般有固定的程序,熟悉这些程序当然对于司法实务更为有利。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给您解答疑惑的。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070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