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收到律师函催款可以不理吗

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律师函是律师在处理案件时常用的文书之一。律师在接到代理案件后通常会用律师函的形式要求对方当事人停止某项行为。那么收到律师函催款可以不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收到律师函催款可以不理吗

  一般收到律师函是可以不理的,律师函只是知会你,你已经被对方委托法律专业人事以法律途径处理你们之间的矛盾。

收到律师函催款

  二、发个律师函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律师函具体收费,需结合案情、标的、寄发时间和实际工作量综合考虑确定。一般在1500-20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按件收费

  (一)无财产争议案件: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代理费不低于20000元;

  (二)法律文书:代为撰写、修改、审查法律文书,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难易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每份文书在600-2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三)律师见证: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所需时间等因素,按每件2000-10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四)代办公证:律师代办公证的事务不同,每件1500-3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五)律师函及法律意见书:为委托方出具律师函或法律意见书,根据相关事务难易程度、使用目的、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协商收费,每份为1500-20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六)律师调查:按调查事项协商收费。

  一般发个律师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收费,费用一般在一千五百元到两万元区间内。通常会按件进行收费。如果是无财产争议案件的话,涉及到民事或者行政案件的,一般在六千到一万区间内。如果需要律师进行制作律师函的话,收费大概在一千五到两万元这个区间。

  三、一般来说,律师函的作用有

  (一)律师函以便捷的方式追回委托被拖欠的货款等债权。商业活动中拖欠货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直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不仅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会因此失去客户。如果通过律师发函向客户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客户将会考虑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对其的不利后果,多会偿还欠款。

  (二)在尚未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之前,通过律师发函,可以起到顺延诉讼时效的效用。

  (三)通过律师发函可以澄清事实、制止不法的侵权行为。

  律师函具有澄清事实和震慑不法行为的作用,是一般商业信函、民间书信所不能及的。

  (四)用律师函履行其他法律告知义务。这方面有许多,如通知追认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的、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行使、通知合同无效、撤销权的行使等等,凡是当事人具有的告知权利,都可以通过律师函来完成。

  (五)通知解除合同。这是《民法典》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权利,依据是《民法典》第562条、第563条、第565条的规定,告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不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不能通过律师函通知解除。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六十三条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六)达成庭外和解协议。律师函的和解作用是其主要的用途。正是这个原因,使律师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类律师函通过通知对方在指定期限来人、来函、来电协商的方式来促使双方达成庭外调解协议。但要指定具体期限,并且要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另外,还要告知对方如果逾期不来处理,将面临什么后果,譬如起诉、解除合同、停止付款、停止供货等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收到律师函催款可以不理吗相关内容,律师函只是提前告知的目的。如果不采取处理可能下一步会收到法院传票,律师函本身不会产生法律后果的,只是一种警示。如果还有其他方面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面的律师。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572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