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门催收债务合法吗

2022-03-04 07: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商帐追收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商帐追收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讨债难,已经成为了当今世上大多数债权人的难题。正是因为讨债的困难,所以也就催生了很多的讨债公司的出现。也出现了很多的讨债的手段。那么如果是上门进行催收的话,是合法的吗?下面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上门催收债务合法吗?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上门催收债务合法吗

  上门催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不违法。上门催收不违法的方法:债权人可以上门与债务人协商;邀请第三人作中间人,对双方进行调解。债权人上门追讨债务的,应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应当避免触及法律法规的规定,讨债应当采取合法手段,不应过激。上门讨债手段过于激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上门催收

  二、催收找父母合法吗

  成年子女是完全行为能力人,责任自已。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不能要求这些人的父母还钱,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

  三、上门讨债的技巧

  (一)首先应该了解债务人经营状况

  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包括进货周期、结帐周期。关键是,你要每次比其他企业能领先一步拿到应收的帐款。因为大多数人的资金周转都不会十分宽松,你能挤进头班车,其他企业的业务人员只能等下一班车了。

  (二)寻找第三者担保

  企业可以要求你的客户在与你发生货款往来之前,寻找第三者(或上级单位)担保,最好其担保书能伴以相应的公证手续。这样做,至少万一在未来发生货款纠纷时,你还能找到一位相应的相关债权人。同时,这对客户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三)上门要早

  到了合同规定的收款日,上门的时间一定要提早,这是收款的一个诀窍。否则债务人有时还会反咬一口,说我等了好久,你没来,我要去做其他更要紧的事,你就无话好说。

  (四)高频次,小金额

  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多结几次账,多磨几次嘴皮,也不能图方便省事,把大批货物交给对方代销或赊销。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趁有人在的场合

  登门催款时,不要看到债务人处有另外的客人就走开,一定要说明来意,专门在旁边等候,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催款方式。因为债务人不希望他的客人看到债主登门,这样做会搞砸他别的生意,或者在亲朋好友面前没有面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所欠不多,一般会赶快还款,打发你了事。

  催款时在旁边等候的时候,还可听听客户与其客人交谈的内容,并观察对方内部的情况,也可找机会从对方员工口中了解对方现状到底如何,说不定你会有所收获。

  (六)要直截了当

  应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来的目的就是专程收款。如果讨债时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反而会使对方在精神上处于主动地位,在时间上做好如何对付你的思想准备。

  如果只收到一部分货款,与约定有出入时,你要马上提出纠正,而不要等待对方说明。 另外,要注意在收款完毕后再谈新的生意。这样,生意谈起来也就比较顺利。

  (七)小心他溜掉

  如果债务人一见面就开始讨好你,或请你稍等一下,他马上去某处取钱还你(对方说去某处取钱,这个钱十有八、九是取不回来的,并且对方还会有“最充分”的理由,满嘴的“对不住”),这时,一定要揭穿对方的“把戏”,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实质性的措施,迫其还款。

  (八)以物品抵债

  有时债务人在市场上因竞争不力,经营不善,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他要求以商品或货物来抵债,这也是一个办法。不要因为觉得不值得而拒绝。对于的确无力付款的人,往往稍一延迟连物品也没有了。

  (九)利用还款保证追债

  勤写法律文书函件追债,并请客户签认回执为证。

  如债务人公司较有实力又是长期合作者,只是一时资金周转困难,那么业务员每次去讨债要他首先写下分期还款保证书、欠条或开出定期支票汇票,这样既保证诉讼时效连续,又给他一次次加上紧箍咒。

  欠款合同手续齐全,证据又确实,因债务人在外地上门讨债花销费用大又不方便,债权人可每月写信索债,发出律师函追债。但所发信件均要挂号,保存好邮戳票以备作为打官司时的有效证据。避免讨债时作废。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上门催收债务合法吗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上文大家应该知道讨债公司的不合法的,我国法律是明确禁止这种公司存在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商帐追收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954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商帐追收律师团,我在商帐追收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