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伙人关系怎么认定

2022-04-19 07: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伙企业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伙企业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很多债权债务的纠纷中,就会涉及到合伙关系的确定。比如,几个人合伙开了一个小作坊,最后欠债了,债权人无法得到自己的款项就要向其他合伙人追讨,这个时候就要证明合伙关系。那么合伙人关系怎么认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合伙人关系怎么认定

  看当事人间是否有合伙协议,是否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合伙成员,是否共同出资、经营、劳动,有共同的经营利益。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判断:

  (一)当事人间有无书面合伙协议,书面合伙协议是当事人间合伙关系的直接证据。如果当事人在书面协议中约定立刻出资多少钱,合作作什么生意,但又约定一方负责日常经营,在合伙期满后负责经营的一方返还另一方的出资并支付利息。显然,这种书面协议仅具有合伙之名,实质为一种借贷关系。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无该合伙组织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登记的,反映出为合伙组织实体和合伙人、出资数额等情况的,应认定当事人间有合伙协议,因工商登记能够反映合伙成立时的初始情况以及变更等情况。

合伙人关系

  二、如何正确处理合伙人关系

  (一)分配机制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分配机制主要包括合伙成本承担和利润分配方案,这是事务所经营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合伙人在制定分配机制时,必须要注意处理好稳定与发展、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只有把经济基础问题解决好,合理维护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才能谈得上有效解决事务所的其他管理问题。

  (二)成本承担问题

  关于律师事务所成本承担的方式,一般分为“各自承担”和“统一开支”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分别存在着优势与不足:

  各自承担是指律师事务所的各种成本由合伙人按照人均或者按照事前约定的比例或者按照资源占用情况来分摊。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合伙人之间做到了成本划分清晰,在创业的初始阶段,事务所的规模较容易扩大。但此做法有很明显的弊端,即合伙人之间因为把账算得太清楚,所以难以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而且这种成本方案会加大收入差异较大的合伙人之间的意见分歧:个人收入较低的合伙人必然倾向于削减事务所的场地、管理、培训等各方面的成本;而个人收入较高的合伙人则倾向于增加投入,特别是长期投入、远期投入。这种矛盾将会长期存在,逐渐加深了合伙人之间的摩擦和隔阂,使之无法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事业基础,形成名为合伙、实为单干的局面。

  统一开支是指律师事务所的所有成本由事务所收入统一开销。这种方案有一定的弊端:即对于高收入合伙人而言,在成本承担方面必然要多。如果在相应的利润分配方案方面不能很好的给予考虑,容易造成对高收入合伙人的失衡。同时如果不对合伙人设定合理的创收任务考核制度,也容易造成“大锅饭”的现象。

  但是这种方案的好处非常明显:由于整个律师事务所有统一的成本承担机制,如果再辅助以个人创收任务考核制度和公平的利润分配方案,就可以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事务所经济体制,使整个事务所能够实行类公司化的运作。专业分工、团队合作、法律服务流程规范化等各种紧密合作的运作模式,可以得到有效的运行。同时,由于成本统一开支,事务所的资源得以统一运用到共同发展的事务上,诸如投资新场地、执行市场营销计划、加大培训投入等方面,与各合伙人分散投资相比,这种方式必然由于规模效应而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两种方案比较而言,各自承担方案能够实现合伙人短时期内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适宜在合伙人个人能力较弱、急需进行个人资本原始积累和事务所处于创立阶段的时候采用。当合伙人的能力和资金积累到一定阶段,事务所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时候,就必然要求进行资源整合和共同发展,此时不能再实行各种形式的费用分摊制度,而应改用成本统一开支方案,把合伙人的收入与律所的效益挂钩。合伙人之间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才会有紧密联系的纽带、才会有稳定长期的发展。

  (三)利润分配问题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难题是如何设置一个公平、合理的“切蛋糕原则”--即分配制度。关于合伙人之间的利润分配方案,根据分配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全额提成制:即在实行成本各自承担的基础上,事务所不留存任何共同利润,合伙人收入由各合伙人在扣除税费后各自全额提取;

  提成+基金制:为了降低上一方案所造成的严重个人化弊端,可在各合伙人个人收入当中扣除一定比例的金额,设立专项基金,作为事务所的积累和专项支出,剩余部分以提成方式进行利润分配;

  提成+评定制:在事务所成本统一开支的基础上,允许合伙人个人按照个人创收金额,在利润分配前提取一定比例的市场开拓费;并且在分配剩余部分利润时,通过评定各合伙人的资历和收入贡献等因素,计算相应点数后再算出相应的金额;

  绩效评定制:即在事务所成本统一开支的基础上,事务所全部利润按照事务所对合伙人个人工作量、工作效果的评定结果进行分配。

  事实上,具体利润分配可以因所而言,全在于各合伙人的沟通和协商结果。但是,任何的利润分配方案都应当在结合律师事务所的整体效益体的基础上体现以下几个要点:

  1. 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合伙人的创收是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也应当成为计算个人收入的主要依据;

  2. 兼顾合伙人历史贡献和当年贡献(包括收入贡献和其他贡献等):虽然事务所是人合组织,但合伙人的历史贡献奠定了事务所初期的基础,当年贡献促进了事务所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

  3. 考虑参与经营管理等因素:合伙人作为律师事务所的所有者,投入的经营管理时间和精力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事务所的发展的,因此在利润分配中应当获得体现。

  三、与合伙人如何解除关系

  合伙协议体现了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合同的一般属性。但合伙协议又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其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合伙协议具有部分身份特征。合伙人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关系极为紧密且风险较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当事人对与之形成合伙关系的人选择较为慎重,不仅要考虑对方的财产、能力等,而且对对方的人品也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合伙协议作为一种合同,可适用合同法规定。但如上所述,合伙协议又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因此,对于个人合伙签订的合伙协议,在法律适用上,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的原则,应适用特别法的规定。1、按照合伙协议中关于退伙的约定,当退伙的条件成就时可以要求对方退伙。2、可以诉讼到法院要求对方退伙,诉求合理,则可以退出合伙。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伙人关系怎么认定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若是要判定是否存在合伙关系就要看是否满足有合伙协议、有出资证明、有无登记。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合伙企业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341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伙企业法律师团,我在合伙企业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工伤认定怎么认定,认定级别怎么确认
一、工伤伤残鉴定怎么申请 1、先到(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科领取工伤申请认定表,并详细填写表格,其中包括要求所在企业盖章同意伤者进行工伤鉴定。 2、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应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代理律师按下列规定的期限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1)医疗终结前已经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医疗终结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 (2)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作出工伤认定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 (3)申请旧伤复发鉴定的,应当在病情发生后治疗终结前提出。 3、申请因病致残或非因工致残的等级评定和其他鉴定的,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限提出申请。 4、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5、被鉴定人或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被鉴定人应已满最短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 6、用人单位单独申请的,被鉴定人应已满最长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 7、受伤严重的,还可以由社会保障科介绍,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鉴定。根据工伤鉴定结果,伤者可以得到因工伤引起的有关损失补偿。 二、工伤伤残鉴定的时间是否有限制 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2、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4、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