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022-06-19 08: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财税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财税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说到生产经营,大家都知道需要办理营业执照,这个也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一个凭证,那么我们在经营中盈利了以后是需要缴纳个体工商户所得税,那么合格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呢?我们又需要缴纳多少呢?国家对于这一块有什么要求规定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的方法。

  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或=(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征收的有关规定。

  (一)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和从业人员的工资扣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机关确定。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期间借款的利息支出,凡有合法证明的,不高于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二)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其经营项目属于农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下同)、牧业税征税范围并已征收了农业税、牧业税的,不再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属于农业税、牧业税征税范围的,应对其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兼营上述四业并且四业的所得单独核算的,比照上述原则办理,对属于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应与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于四业的所得不能单独核算的,应就其全部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体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

  二、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一)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二)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一)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二)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以上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的相关内容。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收入也是要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销售商品的3%和提供服务的5%依法缴纳所得税,如果发现有偷税漏税的将依法予以处罚。如果您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财税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308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财税法律师团,我在财税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