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夫妻共有房屋的处置

2022-01-27 12: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一方对该财产的处分,需征得配偶的同意。那么您知道夫妻共有房屋的处置?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夫妻共有房屋的处置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共同建造的房屋,或者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买、建造的房屋,是夫妻共有房屋,离婚时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

  (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补偿;

  (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是:共有房屋能实际分割使用的,可以分割使用。对不能分割使用的,可以作价分给一方,另一方取得补偿。在确定房屋分给哪方时,应考虑双方住房情况、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

  婚后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有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如离婚后没有住处,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夫妻共有房屋

  二、关于房屋抵押贷款

  房屋抵押贷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贷款服务,它的出现为很多个人和小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房产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固定资产,在步入信用社会的今天,如何利用房产抵押贷款,为自己营造精彩生活获得资金保障,为自己事业发展获得资金支持,是我们要关心的问题。

  个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可以有信用贷款(如个人创业贷款)、消费贷款(如汽车贷款)、房屋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为什么要单单介绍房屋抵押贷款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各个银行和外资银行普遍认为个人房屋贷款是优质资产,是银行界公认的最佳盈利项目;因此各银行在放贷手续、利率、期限上较其它形式的贷款有很大的优惠,这样会更有利于贷款人。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在国家基准率附近(从下浮15%到上浮15%,大约7.38%),贷款年限在5年到30年之间,最高贷款额度在房产值的5成到8成,担保费或保险费在贷款额的本息合计1.6%到2%之间。如果是个人信用贷款利率为15%到22%,年限为3个月到3年,最高额度为50万到70万。很显然房屋抵押贷款更为优惠。

  很多人认为房屋抵押贷款离我们太遥远,其实只要你了解了它,便给以利用它改善我们的生活。它的用途有很多种,这里我很难一一说明,只谈其中的几种最常见的。

  第一种用于购房(包括商品房和二手房),你可能会问购房可以用公积金贷款、组合贷款、按揭贷款,为什么还要选择抵押贷款呢?我的回答是这样你可以省钱。情况A:你要购买尚未封顶的商品房,按国家规定此时银行不能为这样的商品房贷款(无论公积金贷款、组合贷款、按揭贷款都要到主体封顶才能贷款),这样的期房通常会比现房价格低15%到25%,此时如果你不能一次性付款,选择房屋抵押贷款是很合适的。情况B:你要贷款购买商品房或二手房,但是一次性付款会有3%到5%的优惠,此时选择房屋抵押贷款把你的首付款和贷款一次性付给卖方,你就可以享受到一次性付款的优惠了。

  第二种用于装修现在房价高

  第三种用于买车这可比贷款买车和分期付款买车合适多了,不仅利率低而且是零首付。

  三、房屋漏水找谁投诉处理

  房屋漏水如果是在保修期内,应该是由开发商负责,超过了保质期,业主要看物业服务合同中是否有关于该内容的约束,有约定的按约定,没约定的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夫妻共有房屋的处置的相关知识,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夫妻共有房屋的处置应该有所了解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966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