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判管制要当庭释放吗

2022-01-18 15: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我国是法治社会,国家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应于法有据。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如今刑法已成为我国处理刑事犯罪的依据,其中所涉及到的刑事处罚措施比较多。对犯罪分子处怎样的刑罚,依据不同的案情而定,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那么被判管制要当庭释放吗?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被判管制要当庭释放吗

  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时,是当庭释放的,但法院会造成犯罪分子什么时候到哪里进行报到,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三十六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宣判时,应当书面告知罪犯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期限和不按期报到的后果。判决、裁定生效后十日内,应当将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时抄送罪犯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检察院。

  此外,对新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执行完毕后,再执行前罪所没有执行完的管制。

被判管制要当庭释放吗

  二、管制怎么执行

  从实践来看,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主要是司法局。可见,管制的执行机关是司法局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行对于管制人员的社区矫正办法,有赖于《社区矫正法》的出台及规定。

  公安机关执行管制,是指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公安机关,依照人民法院的判决,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进行教育、监督、考察、评议和改造。

  公安机关在执行管制时,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判决,告知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活动范围、地域和必须遵守的有关规定,并向其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有关群众宣布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管制期限,是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等。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应把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列为重点人口依法进行管理,防止漏管失控。在监管工作中,要依靠群众对罪犯逐个建立监督考察小组,依法对罪犯进行经常性的认罪伏法教育和监督考察。定期组织群众对被管制的犯罪分子进行评议。

  对于出现迁居、死亡等变动情况,应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原审判机关。

  三、追诉时效适用于管制吗

  追诉时效是适用于管制的,法定最高刑罚是管制的,追诉的时效是不超过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被判管制要当庭释放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综合上述,小编整理有关管制缓刑应当庭释放法律依据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管制和拘役,以及有期徒刑,这三种执行的方法各有不同。一般罪犯再次犯罪,应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但在刑法中尚无具体规定,如何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919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