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诈骗三千多自首会不会不起诉

2021-11-09 13: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所谓的诈骗罪,其实一种通过一些诸如虚构不实施,又或者是隐瞒真相等等手段来骗取他人大量钱财的模式,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是一种欺诈的行为,如果数额比较巨大,就会构成犯罪,那么,诈骗三千多自首会不会不起诉?下面看看找法网小编介绍吧!

  一、诈骗三千多自首会不会不起诉

  建议和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起诉请求违约,返还钱款。

诈骗三千多自首会不会不起诉

  二、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三、诈骗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上述文章属于关于“诈骗三千多自首会不会不起诉”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诈骗三千多自首会不会不起诉,除此以外,还有诈骗罪的客体要件以及客观要件,与此同时,对于诈骗罪方面的法律问题,有必要的时候,建议当事人可以自行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441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