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多少钱以上诈骗罪

2021-10-27 11: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诈骗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是很常见的,诈骗罪一定要达到规定的金额才会构成犯罪,没达到金额是只能够进行治安处罚的,诈骗罪一定要严厉的进行打击,因为会给他人造成很多损失。那么,多少钱以上诈骗罪?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为您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多少钱以上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因为我国各省发展状况不同,所以法律规定各省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信诈骗案件,立案的标准会是普通诈骗罪标准的一半,即一般诈骗案件如果要6千元才能立案,电信诈骗只要3千元就可以立案。

多少钱以上诈骗罪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诈骗罪的诉讼时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追诉时效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究: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多少钱以上诈骗罪的相关法律知识了。综上可知,诈骗行为只有达到一定的金额才能构成犯罪。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是以两千元为起点。低于两千只能进行治安惩罚。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907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