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车辆定损定的金额低怎么办

2021-10-26 10: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交通事故中车辆损坏非常普遍,此时车主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相应的赔偿。但是,在此之前,必须确定车辆的损失,并根据损失程度进行赔偿,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车辆定损定的金额低怎么办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一、车辆定损定的金额低怎么办

  1、如在理赔定损时定损金额与维修金额的差异确实较大的话,建议先不要在保险定损清单上签字。

  2、找一家认为比较放心的维修单位,再去咨询一下价格,看看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3、承保条款里是有特约维修站条款的,如果在投保时投保了此险种,是可以专业的汽车4S店维修的。

  4、如果最终差异较大的话,特别是定损人员故意刁难客户,可以选择向保险的客户服务电话进行投诉。

  当然,如果车主对保险公司给出的定损金额不满意的话,除了可以要求保险公司重新定损之外,还可以委托相关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如果异议冲突上升到法律层面便可请求国家物价局的价格认定中心进行评估(物价局作为国家行政单位,一般不会介入到普通的交通事故当中),而物价局所给出的定损金额一般是最具权威性的,同时法院也只会认可物价局作出的评估。

 车辆定损定的金额低怎么办 

  二、快速理赔的技巧有哪些

  (一)先要找出6个基本条件

  目前的实施办法规定,凡道路范围内,肇事车辆双方均在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事故中发生的没有人员伤亡,且机动车能够自行移动、车辆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下、当事人对基本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道路交通事故,可进行保险快速理赔。

  交通事故,90%都是没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小的交通事故,快速理赔大大简化了事故处理及理赔程序。要想走快速理赔,同时还要未碰撞水、电、通讯、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且双方车辆手续齐全。

  (二)谁的责任要分清

  以往,在普通机动车驾驶人眼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行为。自试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办法》以来,事故当事人就可以根据《办法》中的规定,简易地自行划分责任。对于一方当事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追尾、逆行、倒车、溜车、违反规定开关车门、违反交通信号、未按规定让行以及依法应负全部责任的其他行为时,而另一方当事人没有上述行为,有的一方负此交通事故全部责任。

  如果各方当事人均有过错的,承担事故同等责任。

  (三)随车最好带粉笔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车主最好在车内携带《交通事故现场协议书》、石笔或粉笔、签字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用石笔或粉笔来标划、固定停车位置,然后尽快把车挪开,以免堵塞交通。

  碰到双方对事故原因和责任有争议、需要标划现场等待交警处理的交通事故,双方在固定机动车停车位置时,可用石笔或粉笔在车辆的每个车轮外延中心垂直于地面上标划t型线。如果是多车轮的车辆,只需标划前后四个车轮的位置即可。

  (四)及时签订协议书48小时内去索赔

  遇到轻微肇事时最好方式就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责任,明确各方在事故中的责任后,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以避免影响交通,然后由责任方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签订《交通事故现场协议书》,并由当事人各方签字确认。无《交通事故现场协议书》的,双方要以文字方式如实记载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共同签名,并凭《协议书》及相关证据,于48小时内前往快速理赔中心索赔。超过规定期限或非当事人本人前往,索赔将不予受理。

  三、交通事故理赔材料有哪些

  办理交强险理赔需提交7项材料:

  1、交强险的保险单;

  2、被保险人出具的索赔申请书;

  3、被保险人和受害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被保险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人的驾驶证;

  4、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证明,或者人民法院等机构出具的有关法律文书及其他证明;

  5、被保险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选择自行协商方式处理交通事故的,应当提供依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规定的记录交通事故情况的协议书;

  6、受害人财产损失程度证明、人身伤残程度证明、相关医疗证明以及有关损失清单和费用单据;

  7、其他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车辆定损定的金额低建议先不要在保险定损清单上签字,找一家认为比较放心的维修单位,再去咨询一下价格,看看到底有多大的差异。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关车辆定损定的金额低怎么办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993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