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院被起诉了会不会限制出境

2021-10-26 15: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涉外法律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涉外法律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其实大家对于一些案件的相关后续发展也是没有太多了解的,比如说一些民事纠纷所导致的案件在结案之后的话也是需要对被告人进行限制出境的,因为相关的赔偿当事人暂未履行。那么,法院被起诉了会不会限制出境?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法院被起诉了会不会限制出境

  1、目前来说,民事纠纷一般不会被限制出入境,但如果有法院的通知,有可能限制出境,尤其是有法院的民事生效判决、被告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会被法院通知有关机关限制出入境。

  2、至于说期限,应是以法院的通知为准。

  (1)《出入境管理法》第八条第五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出境:

  (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和其他妨害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的行为,在接到人民法院通报后立即出警,依法处置。协助人民法院查询被执行人户籍信息、下落,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人民法院需要拘留、拘传的被执行人的,及时向人民法院通报情况对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决定拘留的人员,及时予以收押。协助限制被执行人出境协助人民法院办理车辆查封、扣押和转移登记等手续发现被执行人车辆等财产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

 法院被起诉了会不会限制出境 

  二、什么人会被限制出境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

  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

  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

  四是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

  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动态、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证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证件、扣留人员。对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三、限制出境一般多少时间

  中国限制出境,一般是不予签发护照,或是限制护照使用。限制出境一般不超过1年。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

  1、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2、无法证明身份的;

  3、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4、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5、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

  6、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7、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护照签发机关自其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遣返回国之日起六个月至三年以内不予签发护照:

  1、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的;

  2、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遣返回国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法院被起诉了会不会限制出境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小编提醒您,所以作为保障诉讼进程和判决执行的措施,法院可以在民事诉讼过程和执行程序中对当事人和被执行人作出限制出境决定。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涉外法律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504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涉外法律律师团,我在涉外法律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被告被限制出境,我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可以出境吗
修订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自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详细规定了被法院依法限制高消费的人群以及被执行人不得产生的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的具体内容如下: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