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后多久出判决书

2021-11-05 1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刑事判决书是法院根据相关证据依照相关法律对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做出相应处罚的一类法律文书,嫌疑人在接到刑事判决书后应按照相关的处罚内容接受处罚。那么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后多久出判决书呢?下面跟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法律知识吧。

  一、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后多久出判决书

  法律规定规定开庭到判决的时间,由主审法官决定,但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一审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应当二个月内审结,但集团犯罪、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两个月。

  1、《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3、《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刑事案件开庭审理

  二、刑事案件公开宣判家属可以旁听吗

  公开审判案件,允许公民旁听。旁听注意事项:

  1、公开审判案件,允许公民旁听。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人不得旁听,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公民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衣着整齐,可凭本人身份证领取旁听证,进入指定的法庭。

  2、中途进入法庭和退出法庭应保持安静,避免影响庭审活动的正常进行。

  3、公民参加旁听前应接受安全检查。

  4、公开审判的案件,新闻记者凭记者证参加旁听;经审判长允许,可以记录、录音、录像、摄影。

  5、旁听人员应自觉遵守以下法庭纪律:

  (1)服从法庭指挥,遵守法庭礼仪;

  (2)不得鼓掌、喧哗、哄闹、随意走动;

  (3)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摄影,或者通过发送邮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传播庭审情况,但经人民法院许可的新闻记者除外;

  (4)旁听人员不得发言、提问;

  (5)不得实施其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6、法庭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扰乱法庭秩序的,审判长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情节较轻的,应当警告制止并进行训诫;

  (2)不听制止的,可以指令法警强行带出法庭;

  (3)情节严重的,报经院长批准后,可以对行为人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4)未经许可录音、录像、摄影或者通过邮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传播庭审情况的,可以暂扣存储介质或者相关设备。

  7、公开审判的涉外案件,外国人要求旁听的,或者外国新闻记者要求旁听、采访,可向主管部门提出。

  8、旁听人员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有意见,可以在闭庭以后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

  三、刑事案件审判流程

  刑事案件的审判流程包括了立案,庭前准备,审理,裁判,上诉,再审、执行等几个阶段。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程序要求,当事人在进行诉讼时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一、立案,对于自诉案件,需要自诉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是其他的案件的话,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处理,侦查以后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将案件移送给人民法院。

  二、庭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当事人自述的案件,人民法院的审判员,在查阅卷宗以后,如果认为事实确实清楚、危害不大,可以在院长或者庭长决定以后,由审判员独任进行审判。对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则需要先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预审庭,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取证的行为,当事人是否需要进行审判等等。

  三、审理,审理可以分为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一般对于一些涉及国家秘密或者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开庭审理。法庭在审理的过程中,如果审判的人员需要回避的话,可以自行申请回避,或者是在当事人提出申请以后,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回避,法庭在审理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证据查明事实,双方可以进行法庭的辩论,法官可以听取被告人的陈述。

  四、裁判,在经过开庭审理以后,人民法院审判员宣布休庭。进行案件的评议,内容主要是当事人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需要判处何种刑罚,如何执行刑罚等等。

  五、上诉,如果当事人对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不服的,可以在,上诉期满前,提出上诉。

  六、再审,如果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存在错误的话,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由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认为下级都没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实存在错误的,可以要求下级人民法院进行再审。

  七、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以后,就进入到了执行的阶段,而刑事诉讼中,刑罚主要有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监外执行、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等等,对于死刑的执行的话,公安机关派人去执行,人民法院会派人在场监督。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后多久出判决书内容。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后多久应该出具判决书,而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应该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宣判并出具判决书。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920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咨询一下刑事案件开庭后多长时间出判决书
一般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下达判决书。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正常情况下,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而法院在受理检察院的公诉案件后,至少应在开庭十日以前将起诉书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并通知开庭,也就是说开庭一般是在受理之后的半个月以后,宣判则应在开庭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如果案情特殊的,经批准后还可以延长审限,则相应宣判的时间也可能会更长。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二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