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驾校的违约金是怎么扣的

2021-09-08 11:2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如果想要驾驶机动车辆,是需要到驾校报名进行学习的,在通过驾校的考试之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驾照了,报名的是会,双方是需要签订书面的驾校协议的,那么,驾校的违约金是怎么扣的?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驾校的违约金是怎么扣的

  1、报考后,未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要求退学的,扣50元服务费。

  2、体检合格已取得驾校学籍但未办理预约考试申请单要求退学的,扣除建档、服务费150元。

  3、已在驾管所办理科目一预约考试申请单,参加驾校组织的理论培训,未参加科目一考试要求退学的,扣除建档、服务费200元及理论培训费用150元。

  4、科目一考试未合格要求退学的,扣除建档、服务费250元,理论培训费用150元。

  5、科目一考试合格上车训练后要求退学的,除扣除建档、服务费250元,理论培训费用150元外,按训练一小时扣除80元实车训练费用计算(以IC卡计时为准)。

  6、选项科目考试合格,路考前要求退费的,不予退还学费。

  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国家将其作为合同担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国家将其作为违反合同的责任承担方式。

  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为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在一些法规(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等)中,明文规定的违约金比例。合同对违约金作了原则性规定,且有关条例规定了违约金比例,适用法定违约金。在此情况下,由于合同的内容、违约的性质、程度的不同,确定违约金的方法与数额也有所不同。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驾校的违约金是怎么扣的 

  二、驾校退款怎么退

  如果连科目一都没考,那么是可以退款的,但是要扣除一部分违约金。学员因个人原因向驾校申请退学费属于学员本人违约行为,收取违约金的标准是在没有参与任何科目考试的情况下收取学费的20%,如果已经参与了某些科目的考试会收取相应考试费,具体的收费还是根据报名时签订的协议。

  三、如果驾校发票收据丢失如何退款

  正规驾校不会因为你丢失缴费凭证拒绝退费的。遇到问题到驾校主管部门投诉。驾校主管部门是交通运管局,可以进行投诉。

  要想办法搜集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销货方提供的收据、保修卡、送货单,以及银行转账凭证(刷卡消费单等)等证明你从供货方购买商品的证据材料,向供货方索取发票,如对方拒不提供发票,可提请当地税务局协助解决发票问题,再凭发票和上述资料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求助,或向法院提请诉讼。

  发票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开具和收取的业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收据才是收付款凭证,发票只能证明业务发生了,不能证明款项是否收付。

  发票是指经济活动中,由出售方向购买方签发的文本,内容包括向购买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名称、质量、协议价格。除了预付款以外,发票必须具备的要素是根据议定条件由购买方向出售方付款,必须包含日期和数量,是会计账务的重要凭证。中国会计制度规定有效的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发票称为税务发票。政府部门收费、征款的凭证各个时期和不同收费征款项目称呼不一样,但多被统称为行政事业收费收款收据。为内部审计及核数,每一张发票都必须有独一无二的流水账号码,防止发票重复或跳号。

  简单来说,发票就是发生的成本、费用或收入的原始凭证。对于公司来讲,发票主要是公司做账的依据,同时也是缴税的费用凭证;而对于员工来讲,发票主要是用来报销的。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驾校的违约金是怎么扣的的内容,对于驾校学习,如果当事人有违约行为的,是需要扣除相关的违约金的,对于违约金的扣除是有明确的规定的,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948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