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起诉卖假货怎么办

2021-08-31 11: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食品安全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食品安全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我们知道实践中很多人因为卖假货被起诉,很多人收到应诉通知书后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说没当回事,等判决下来了钱都被执行走了才后悔莫及,下面找法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被起诉卖假货怎么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被起诉卖假货怎么办

  及时收集有关证据,然后委托律师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应诉,要求驳回对方的诉讼请求,判决你方不承担责任。

被起诉卖假货怎么办

  二、微商卖假货属于什么罪

  微商卖假货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两种罪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实践中发生的仅仅查处到伪劣产品本身,而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查清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的案件,根据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处罚规定: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第150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140条的规定处罚。

  所以在我国卖假货是有可能会被判刑的。但是这个可能性并不确定,因为要看当事人卖假货是属于什么样的情况,如果销售金额不大,情节比较轻微的话,就不需要被判刑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关于被起诉卖假货怎么办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被起诉卖假货后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可以收集证据,但是如果有责任我们就只能尽可能地与对方调解,这是最好地解决办法。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登录找法网免费在线咨询。

食品安全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948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食品安全法律师团,我在食品安全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